美文网首页
一篇作文 读韩愈

一篇作文 读韩愈

作者: a8b86f809daa | 来源:发表于2017-10-06 16:48 被阅读0次

    小学时听韩愈的求学故事,初中时学韩愈的《马说》、《师说》,可以说韩愈是个注视我们成长的人。但这位大儒在我曾经的印象里是有距离感的。

    一位瘦削而长髯的老者,眉心有几分岁月和挫折蚀刻的痕迹,却承接如炬目光而迸射经纶;即使背微驼也引颈昂首,仁义礼智信抱于行着儒礼的拳间,这样的韩愈是庄严、博学、坚毅得不容不敬的,可也散发着拒人千里的冷酷气息。

    是的,我敬仰韩愈的学识,赞赏他甘愿做蜀地的阳或粤地的雪,在师道不复世风日下的时代艰难扛起「从师」旗帜,更佩服他从辞令繁腻的文坛中杀出一条复兴古文的血路来。但我对韩愈的感情仅限于敬佩。我并不像喜欢司马迁或苏轼那样喜欢他。

    这大概是因为我不完全赞同儒学的观点,且韩愈是排佛之人,和我的宗教信仰略有相抵之处;再且,韩愈的人生似乎被求学、平乱、针砭时弊、赤心为天下这些宏大的词语限定住了,仿佛他生来便是为了这些大事业,不染俗世情感的一丝一毫;而他在儒学和文学等方面的成就,诸如我们耳熟能详的「文起八代之衰」评价,在相当的程度上被标签化、神化了。

    由此,年少的我浅读到的韩愈,是个极其理性的真理捍卫者,他的身躯上有传统美德和正义,却少了令读者心生怜爱的血肉与人情。

    后来,在高中第一次游学中,我们亲临韩愈墓园,拜谒这位名士。我有幸作为主祭,向昌黎先生在天之灵献上后生们的敬仰。主祭需要写与诵祭文,而我借此机会更深入地读了读韩愈的作品和生平,再把零碎的印象连成系统。

    一边读一边整理,我被惊到了。原来韩愈不只有铁面大公的模样,他也曾是个活生生的人,也会叹息,也会心软,会念顾情长,会悲抚白须,会潸然泪下。

    他曾大刀阔斧喊出「文以载道」、「陈言务去」,他也曾摇曳笔杆,淌出「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的细腻;也曾远望回不去的家乡,留下「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的苍凉;也曾临案哀恸,长啸「诚知其如此,虽万乘之公相,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的深情,「死而有知,其几何离?其无知,悲不几时,而不悲者无穷期矣」的悲切……

    绕墓三周时,昌黎先生塑像矗立于我们身后,依然目光炯炯;先生的灵魂在我们身边安眠。他的灵魂终还是带着暖意和情味的。我突然特别内疚,误解了韩愈这么多年。我可以不认同他的政治观点,可他有情有义的人格无法不叫我动容。

    再后来,我们的人文课讲了韩愈。现在,我们又一次捧起昌黎先生的作品,以专题形式更深入地学习他。

    就算是在他的年代,他也绝不是拒人千里之外的冷心人。他在潮州做了那么多事,民众和他的关系多么亲热。他不是空论经书的儒生,而是真正践行了积极入世的理念。他是儒之鲲鹏,尽管不得不身陷沮洳,确有翻天覆地之力。

    距离感烟消云散。

    一步一步,从神坛上邀下韩愈,敬畏成了亲近的爱戴。

    今天再看我去年冬天游学时写的祭文,心中升起一股特殊的暖:

    盛风于唐,浮奢为褒。 耻学轻师,骈俪名噪。 先生凛然,摧枯拉朽。 倡古弘儒,文以明道。 率言无忌,谏迎佛骨; 论砭世态,力转炎凉。 授业解惑,励学勉教。 然 仕途蹭蹬旅倥偬 ,纵 怀瑾握瑜又奈何! 不肯屈居沮洳 ,身作蜀日, 难寻伯乐。 幸 名冠唐宋,文起八代,千载流芳! 伏惟尚飨。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一篇作文 读韩愈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klry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