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魏文帝有一篇文章《典论.论文》,首句曰:"文人相轻,自古而然。"并举证:前有傅毅与班固彼此贬评,后有建安七子,个个饱学却又"各以所长,相轻所短。"难怪人言:"文无第一"了。因为,不管是谁,也有人敢改其文章。恃才傲物必然引起反弹,隠患祸害而不自知。
由此想起历史上一些经验教训,宜记取。比如三國曹子建,从小就有曹植称象之誉,他擅长诗赋且才华出众,自负聪明盖过他的兄弟和天下人,在文章里自比庄子。事实并非如此!其兄曹丕雄才大略,论文才,未必输给曹植。单是《典论.论文》此篇就让曹植低头。短短的篇章里竟有这么多个成语及名句;讲武略,曹丕能夺得帝位已经证明有余。也反衬出子建书生意气十足。实用与花俏自有公道。
然而,曹植的《七步诗》和《洛神赋》,却令当时和后世人爱他而恶子桓。以为子建怀才不遇抱负难酬,却不知他早已踌蹰满志恃才傲物。史实证明:曹植不顾长幼有序,兄长如父的古训,阴谋夺太子之位。其父曹操憎其所为,子建渐渐失宠,抑郁而终。
什么人走什么路,曹植的知己密友杨修同样如此。他足智多谋,深受曹操的器重,但也因锋芒毕露又惹曹操反感,后来借口杀了他。本来杨修名盛一时,只可惜贪名不知足。例如有一件事,曹操带随从视察庭园装修,不满意门口过大,挥笔写了个活字在上面,众人都不吱声。事后杨修教人把门口改窄。門里写着活字即阔也。又如,在一次征战中,魏军打仗不顺利,意欲退兵。传谕口令"鸡筋",杨修闻知后对人说:"鸡筋鸡筋,弃之可惜,嚼之无味。"丞相要退兵回朝了,收拾行装吧!"此话传到曹操耳里,丞相暗怒,借扰乱军心砍了他。可憐杨修聪明反被聪明害。
恃才者傲物,一叶障目 不见泰山,决非真才实学。沽名钓誉者,出尽风头 得意忘形招妒。古训有理:才不可露尽,势莫要使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