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有那么一句话,总是不断地浮现在你的脑海?而你也是不断地反刍。我曾经遇到木心的一句:“人生就是时时刻刻地不知如何是好。”
![](https://img.haomeiwen.com/i4331310/73db459b99810979.jpg)
初读,读出信心
彼时,失去了年少锐气的我,面对纷繁复杂的环境、人事,总觉得疲于应付。而身边的人,总是那样条分缕析,雷厉风行;或者前因后果,考虑周全。看着他们或胸有成竹的面孔或斩钉截铁的表情,当时的我更是惶惑,就像一个混迹于齐湣王吹竽乐队的南郭先生,我竭力使自己的每一个动作都和周围的人差不多,甚至比他们都还要标准。我会捧着竽,会吸气、吹气,但是我自己知道,我的竽根本没有发出声音……或者就像一个被突然推入载歌载舞的队伍的外来者,他们安然自若地,怡然自得地享受着,因为他们知道接下来的每一个动作。而我,手忙脚乱,还时不时地踩到别人的脚……
当我读到木心“人生就是时时刻刻地不知如何是好”的时候,我突然就从妄自菲薄的惶恐中安静下来了。原来有人和我一样的不安:他面对人生的时候,也是不知如何是好。安静下来的我于是伸出头去看外面,有时也会发现那些斩钉截铁的决定,到头来却只是刚愎自用;那些考虑周全的人,也为他们的决定懊悔……他们应该也是“时时刻刻不知如何是好”,只是他们以强硬的态度,来对付这种“不知如何是好”的无秩序感。
![](https://img.haomeiwen.com/i4331310/bea80332aeb836dc.jpg)
再读,读出本质
发现了周围的人和我一样的惶恐,他们没有比我高明多少。但是这种发现的快乐并没有持续多久。木心先生的那句话却时时刻刻都回荡在脑海。难道木心先生也是对生活无法把控?答案显而易见是错的,他五十多岁,远赴美国,不是去当什么访问学者,他却毅然决然。这样的人难道是面对人生不知如何是好?
我以为他是用这句话来表达生活感受,并且心有戚戚焉。其实他是用这句话来表现人生的本质:人生就是时时刻刻不知如何是好。
确实如此,人生只有一次,没有彩排,每一步都是本色演出,每一步都不可更改,不可撤回。我们的第一声啼哭就是表示我们的恐慌,从温暖的子宫一下子到了这个有风有雨的世界,我们不知如何是好,唯有啼哭。我们第一次上幼儿园,也是不知如何面对人生中的第一次分离。我们第一次工作,也是不知如何是好,只能摸着石头过河。我们第一次选择伴侣,也是不知如何是好,他(她)会是那个对的人吗……当然人生中会有很多的第二次,比如有了第一次上幼儿园,上小学可以有上幼儿园的经验垫底,应该算第二次吧?其实严格来说,也是第一次,因为面对的人、事、物都完全不同。假如拿着上幼儿园的经验来上小学,不说差之毫厘,谬以千里,也是南辕北辙。所以唯有把人生中的每一件事情都当作第一次,才是正确的打开人生的方式。才有可能成为人生的主宰。否则就像那句被说烂了的话:有的人到了二十五岁就死了,只是到七十五岁才埋葬。我们究竟是活了365天,还是活了一天重复了364遍?以不变应万变?
![](https://img.haomeiwen.com/i4331310/3b0ee8760603b7aa.jpg)
三读,读出方向
木心先生如此诗意又经典地概括了:人生就是时时刻刻地不知如何是好。人生的本质就是所有的事情都是第一次,都是全新的,都是不可复制的。所以人生本来就是没有方向,充满选择的。跟着感觉走,固然潇洒;但是随波逐流的人生,让人感觉如浮萍,到头来肯定是悔恨交加。人生本来不知如何是好,但是我们得知道自己的人生如何是好,得知道自己的人生方向。木心先生,在五十多岁只身远赴美国打工,就是因为他一直知道自己的人生方向,虽然时间有点晚,但是他义无反顾。至于你定什么样的人生方向,全凭你自己的兴趣了。你可以吃吃喝喝,不必像蔡澜那样出名,但是务必要在食物里咂摸人生;你也可以是个农民,不必像袁隆平那样搞发明,但是务必要在四季轮回里,用庄稼和自然和土地手谈,在手谈中感受生命的价值;你甚至可以只是个家庭主妇,天天重复着单调繁重的家务,但是你务必要有一个方向,那就是在庸碌的生活中,在家人的需求中,体会生命的意义;你还可以是政治家,是清洁工,是……但是都是得有一个努力的方向。
有了努力的方向,你还得接受人生充满缺憾的事实。人生是时时刻刻地不知如何是好,所有的选择都是一次性的,那么就难免会选错,难免会走一些弯路,但是只要方向是正确的,就没有关系。那些走错的路,转错的弯,都只是为了增加你的阅历,增添你的威仪,让你变得更丰富更美好……
![](https://img.haomeiwen.com/i4331310/bf995ce9e06c10f6.jpg)
希望还有机会四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