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名家李少春大剧院/纪念馆位于河北省霸州市益津中路270 号,主体建筑为六层框架结构,总建筑面积14582平方米。李少春大剧院由广场和主体建筑两部分构成。广场占地12000平方米,中央安装彩色立体程控自动喷泉,地面铺以花岗岩和彩砖,高低错落、曲径环绕,四周广植草坪,树木、花卉点缀其间。广场可容纳5万人举办大型集会。主建筑大剧院的南侧是2012年9月復建的李少春父亲李桂春先生故居“达子楼”。
李少春大剧院/纪念馆均免费参观,但进入位于三层的李少春纪念馆需要凭本人有效证件,经保安人员登记后方可进入展馆。
交通:从北京市区可乘坐八方达公司的943路公交车(永定门长途站-霸州火车站),在“霸州市政府”站下车,前行(南行)1500米左右,路西侧就可以看到李少春大剧院。
下图、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李少春纪念馆 展牌,后面的建筑为“李少春大剧院”。位于益津中路西侧。
下图、李少春大剧院 全貌
下图、这是大剧院前广场中的李少春铜像,为京剧《野猪林》中李少春扮演的林冲形象。基座中镶嵌的黑色花岗岩碑文《大雪飘》是李少春在《野猪林》中的著名唱段。
下图、李少春铜像简介
下图、李少春大剧院与李少春纪念馆,同在一座建筑里。这是剧院前廊石柱上的牌匾,“李少春纪念馆”六个大字由著名书法家欧阳中石题写。
下图、这是在李少春纪念馆前廊拍摄的李少春铜像(背影)和喷泉广场。
下图、这是位于李少春纪念馆南侧的霸州市霸州镇人民政府综合楼
下图、李少春大剧院一层大厅,二层左侧的小厅已辟为“霸州市数字影院”。
下图、这是李少春大剧院一层,因没有演出,舞台大幕低垂,加之灯光关闭,所以拍摄的效果不好。
下图、剧院一层观众席
下图、这是在剧院二楼拍摄的照片
下图、剧院二层外走廊
下图、走廊两侧布置了现代京剧名家的剧照和简介,这是裴艳玲演出京剧《火烧连营》中刘备的剧照,其唱段为“不杀仇敌心不甘”。
下图、裴艳玲排练《翠屏山》时的剧照
下图、李少春纪念馆位于二层,这是导游全景图。
下图、李少春纪念馆影壁
下图、由于纪念馆内很多照片和文字均未公开发表过,所以不允许拍摄,只能远拍馆内大概布置。
下图、李少春扮演的人物剧照
下图、李少春扮演的人物剧照
下图、这是立于李少春大剧院前广场左侧的“李少春纪念馆简介”
下图、李少春纪念馆的三层中间部分,有一座古典小戏楼,我去参观时,此楼未开放。这是纪念馆简介中的小戏楼照片。
附件:
下图、这是李少春纪念馆的管理人员送给我的《李少春研究》第2期封面,是河北省霸州市李少春研究会的编印的“会刊”。封面中是朱德委员长接见梅兰芳、李少春的照片。
下图、封二页上部,是“李桂春故居达子楼复建落成”时的照片;下部是“李桂春与子女在达子楼前合影”照片。
下图、这是会刊中的彩页1;
下图、彩页2
下图、这是李少春戏装剧照。
下图、这是李少春画作《天竹水仙》照片。左侧文字是:水仙肥 枇杷瘦 宁是天竹葉太厚 李少春畵 长慶老人觀题 时一九七九年夏日(注:长慶老人即启功先生)
下图、这是《李少春研究》第2期发布的“霸州李少春研究会组织机构及成员名单”
关于京剧名家李少春
李少春,河北省霸州市人,诞辰于1919年11月4日,逝世于1975年9月21日,现代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工武生、老生,李派京剧创始人。李少春出身于梨园世家,其父亲李桂春(艺名小达子),多才多艺,善于创新,是著名的南派演员。李少春的妻子侯玉兰为著名程派弟子,与李玉茹、李玉芝、白玉薇有“四块玉”之称。
李少春自幼在上海家中受到艺术薰陶与严格庭训,逐渐养成良好的艺术气质。为了培育少春成材,李桂春不仅亲自传授技艺,而且广延名师。李少春7岁(1926)开始从师沈延臣练功,11岁(1929)又请杨(小楼)派名教师丁永利和余(叔岩)派名教师陈秀华,到家里指导少春正式练功学戏。少春十分勤奋刻苦,无论寒暑,每天学、练十三四个小时。他虽不曾进过科班,但由于家中督责严苛,备尝辛苦,终于打下深厚功底,练就一身功夫。
1931年,少春从上海北赴天津。1932年13岁,正式登台演出,随后,往济南、南京、武汉等地巡回献演,最后重返上海。据翁偶虹、李幼春所记(分别见于《京剧谈往录续编》和《戏剧论丛》(1982年第2辑),少春曾于34年(时年15岁)在上海与梅兰芳同台合演《四郎探母》,得到梅兰芳的称许与观众的欢迎。
1937年6月、8月,少春在津演出,声誉大起,一跃而成头牌演员。但他并不自满,于同年秋季到北京正式拜丁水利为师;不久,又拜在余叔岩门下,成为余的入室弟子,得到余的亲灸真传,并常与同门师姐孟小冬切磋技艺。李少春的表演艺术得到飞跃的发展。此时的北京剧坛,杨小楼已经逝世,余叔岩也已息影舞台。李少春驰骋于京、津、沪的舞台上,宛如一颗新升的明星,在他身上闪耀着杨、余的艺术光辉。
在1938-1948的十年里,他是以演余派戏和杨派戏为主,通过舞台实践,他对杨、余艺术的真髓,掌握得更为深入、透彻,戏演得更为传神。正是在吃透杨、余表演艺术这个传统的基础上,他迈开了阔大的革新步伐,开始走上把编演新剧目与舞台艺术革新结合起来的道路。1945年,他创作、排演《文天祥》。这是个新剧目,剧本是以电影为依据自行改编的。李少春饰演文天祥,唱、念、做派自然还是余派路子,但在文天祥金殿斗贾似道的一场中,文天祥义正辞严,怒斥奸佞,根据剧情与表现人物感情的需要,李少春的道白,就在余派的基础上,吸收了麒(麟童)派那种斩钉截铁、铮钺铿锵的念法。舞台上的文天祥,更显激昂慷慨,气势夺人。1946年,他在上海演出翁偶虹创作的新戏《百战兴中唐》。他在剧中,前演雷海青,中演南霁云,后演郭子仪,充分发挥了他文武兼能的特长。在前场演雷海青的唱、念中,在余派基础上,吸收马(连良)派艺术特点,加以融合,不显斧凿痕迹。《百战兴中唐》在上海的演出,由于角色整齐(袁世海、叶盛兰、叶盛章、李玉茹等都参加了),大受观众欢迎,内行也表赞赏。李少春在艺术创新的道路上,步伐更加坚实而勇往直前。他开始自己主持、编演新戏。《野猪林》就是他的传世之作。1948年,他在杨小楼的《野猪林》的基础上,自己创作了新的剧本。从立意、框架、场景的设置,情节的贯串,人物的刻画。剧中角色的唱、念安排等等,都是李少春自行构思、设计,只是最后请翁偶虹代为填写或润色了唱词。虽是个人新创作,但是,第一,很尊重传统,尊重师承;第二,很注意吸取别人意见、建议。在编演过程中,得到袁世海很好的合作,而且,毕恭毕敬地征求了当初与杨小楼合演此戏的合作者郝寿臣的指点,得到郝的赞同与支持。这样,这个新剧目在剧坛上大放异彩,1949年在上海,连续演出70余场,上座始终不衰。
1949年初,北平解放。当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从1949年到1951年,李少春从成立私营的起社,通过民办公助的新中国实验京剧团,很快转为中国戏曲研究院京剧实验工作三团。1955年成立中国京剧院,李少春被任命为中国京剧院第一团团长,并于195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参加国家剧院后的李少春,艺术上更为成熟,创造精神与创造能力更为旺盛,形成了艺术上新的高峰。他与翁偶虹、袁世海等结成艺术集体,连续编演新戏。主要有:《云罗山》,1950年;《将相和》,1950年;《虎符救赵》,1951年<大闹天宫>,1953年;《响马传》,1959年;《满江红》,1960年;《战渭南》,1963年。其中《将相和)获得第一届全国戏曲会演的一等奖,而且以其思想意义的深刻,艺术质量的精湛,得到普遍赞赏,影响很大。《响马传)是把余叔岩《洗浮山》中一些表演艺术精华巧妙地移用过来,又吸收了蒲剧、梆子《观阵》中的表演,所以此剧在艺术上达到很高水平,当时作为中国京剧院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 立十周年大庆献礼的剧目。而后,常演不衰,成为后人纷纷学演的保留剧目。始创于1948年的《野猪林》,进入50年代演出更盛,得到更广大观众的热爱。因此,于1962年,将此剧搬上银幕,成为能够常供后人欣赏而长期传留下去的艺术珍品。《满江红》塑造了京剧舞台上最有光彩的岳飞形象。传统京剧中出现岳飞的戏不算少,如《镇潭州》、《八大锤》、《挑华车》等。但岳飞的形象并不鲜明,留给观众的印象并不深刻。李少春则在《满江红》中把这位精忠报国而饮恨千古爱国名将的英雄性格塑造得生动丰满,光彩照人。通过他精湛的唱、念、表演,把岳飞一生的悲壮情怀,抒发得淋漓尽致,赢得后人的同情与景仰。《战渭南》中,李少春塑造了反面人物韩遂的特殊性格。他没有着意丑化这个人物,而是忠实于历史的生活逻辑和人物的性格逻辑,运用老生的唱、念、动作,特别是运用眼神来做戏,传达人物的内心感情,把这个首鼠两端、懦弱、自私而又诡诈的人物的精神世界揭示得入骨三分。这个戏,由于当时政治上的某些禁忌,未得公演问世。但李少春通过这个戏再次展示他那高超的艺术才能,进入更高境界。
从1958年起,李少春的艺术创造开辟了新的领域,即在京剧舞台上塑造近代和现代人物的舞台形象:1952年《宋景诗》中饰宋景诗;1958年在《白毛女》中饰杨白劳,在《林海雪原》中饰少剑波;1959年在《柯山红日》中饰杨帆;1964年在《红灯记》中饰李玉和。这中间,最突出的是《白毛女》和《红灯记》。《白毛女》可以说是京剧表演现代生活的经典作品。李少春饰演的杨白劳,以其深刻、丰富的精神内涵与精湛优美的唱、念表演,成为融化运用京剧固有表演手段塑造现代人物的典范。《红灯记》中李少春的创造更为突出。李玉和这个工人形象是京剧舞台上一个崭新的英雄人物。李少春演出了这个新型英雄的时代风貌与高尚的英雄情操,而在形式上、艺术手段上又是完全京剧本身的,是彻头彻尾的京剧味道,丝毫没有因为与京剧表演艺术规范别扭而带给人们以不舒服、不协调的感觉。李少春不仅自己演好李玉和,并且为整个戏的艺术处理,为其它演员的表演创造,积极出点子,提建议,做出重要贡献。但就是这样一位京剧现代戏功臣,却在十年浩劫中横遭迫害,终于1975年赍志以殁,时年仅56岁。
李少春老生宗余派,武生宗杨(小楼)派,被视为文武兼备,不可多得的人材。他幼功极为扎实,戏路宽广,博采广取,勇于创新,虽然宗余、宗杨,但不拘泥成规,善于体察剧情,运用技巧、程式刻画各类不同人物。文戏唱腔韵味清醇,身段优美,表演细腻;武戏长靠、短打皆精,武功精湛,开打迅疾干净;演猴戏气度飘逸,身手矫捷,对武打套路多有创新。他的艺术是南派家学和北派师承的融会结合。的确是艺兼南北、文武皆精。他自幼就富于创新精神,而在学到了杨(小楼)派与余(叔岩)派的艺术真谛以后,他的艺术创新更走上一条正确轨道,那就是将继承传统与在此基础上的革新创造结合到相当完美的境界。这样,他的新创造让你觉得仍然是杨派、余派的风格;而他演的老戏,又让人觉得韵味醇厚却无陈旧之感。余派演唱富于韵味,讲究四声,李少春固然严守师训,但与此同时,他又虚心学习麒派刻画人物细致逼真的方法,也大胆吸收马派演唱中潇洒飘逸的特点。武戏则在杨小楼派的基础上,将盖叫天派艺术的优长融化到自己的表演之中。这种学习、吸收和融化都服从于一明确的宗旨,演戏要演一出新戏,李少春总是首先把握角色的内在精神气质和外在风貌特色,然后从丰富的传统技巧中去选取恰当的表演手段,因人而别,从不哗众取宠,单纯卖弄技巧。因此,每戏演来均有血有肉,耐人寻味。
李少春十分注重剧目的思想意义。抗战时期,他和翁偶虹合作,编演了《文天祥》。剧中他饰演的文天祥,从人物出发,在余派基础上吸收了麒派激昂慷慨的念白方法,金殿斗贾似道一场,在紧张的舞台节奏中青现人物的一腔激愤忠贞,形象地歌颂了文天祥不畏权奸,坚持抗敌的爱国主义精神。1946年初,李少春又排演了翁偶虹编写的《百战兴唐》。李少春在剧中扮演三个人物。前部用老生行当饰梨园乐师雷海青,戏的中部李少春饰武将南霁云,属武生行当。元帅张巡由著名演员袁世海扮演。戏的后部李少春饰郭子仪,戴白满,扮相威严大气,开打干净利索。
代表剧目
李少春常演的老生剧目有《战太平》《定军山》《空城计》《珠帘寨》《断臂说书》《打棍出箱》《红鬃烈马》《击鼓骂曹》《宝莲灯》《洪羊洞》《打渔杀家》《打金砖》等。
常演武生剧目有《挑滑车》《两将军》《长坂坡》《战冀州》《恶虎村》《三岔口》《武松》《连环套》《八大锤》《金钱豹》等。
常演猴戏有《水帘洞》《闹天宫》《智激美猴王》《五百年后孙悟空》《十八罗汉斗悟空》等。
新编、改编之代表剧目有《野猪林》《响马传》《将相和》《满江红》《云罗山》等。
现代戏有《白毛女》《红灯记》等。
(本文来自网页)
全文完
原题:(原创)京剧名家李少春大剧院/纪念馆 2014-08-12 07:43 发表
2018.12.31 阅读(1010)| 评论(19)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