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读书感悟(18)

读书感悟(18)

作者: 3b6600975b8d | 来源:发表于2019-10-13 11:26 被阅读0次

    作者:小木屋图书早读社刘奇奇,加入早读社可以免费畅读纸质书。

    ~~~小木屋图书借阅~~~读书感悟~~~

    天才的莱奥纳多•达•芬奇型构了摄影的理论,不过第一份发表的文字是1558年乔万尼•波尔塔的《自然的魔术》。使用暗箱进行形象复制,为一些画家所熟悉,有当代研究者怀疑,维米尔在画他的《戴珍珠耳环的女孩》时,便曾使用暗箱,因此画作颇具单反相机的特质。暗箱能扑捉影像却不能纪录影像,直到19世纪技术发展解决了固定影像的问题。法国人约瑟夫•涅普斯和路易斯•达盖尔在1839年公布了摄影法——银版照相,英国人威廉•塔尔博特在1840年公布“碘化银纸照相法”,从此,“光的书写”加上机器与化学,一张单独的负片终于可以产生无数副本。本雅明说,摄影是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灵光消逝而影像增殖。工业化的一个结果是照相机越来越便宜、摄影越来越平民化。1888年柯达相机问世,“Kodak”,暗示在世界任何地方都能发出这个声音。到1900年,便携袖珍照相机的市场价只有区区一美元,“每个孩子都有一台布朗尼”。从媒介的角度说, 摄影成为最有效的视觉再现工具。

    虽然摄影有大众化基础,但是专业摄影依然保留了它的“等级制”,就像摄影曾经的对立面学院派绘画一样。专业摄影从绘画中挪用理念,即使是最基本的类型,比如肖像、风景、静物、人体等等,都是植根于绘画的基础。同样,专业摄影师们则把摄影的意义编码在学院艺术的语言和价值体系中,摄影不仅“再现”,更要“表现”。在大师的镜头下,瞬间亦能永恒,精神深度必将战胜二维影像的“肤浅”。分宗立派、各有理念,画廊、图片社、教材和博物馆推进了“经典化”过程。当摄影逐渐积淀成文化传统,无论是拍摄者还是观看者,都分享了“摄影话语”——一种包含其自身的语法和句法的符码语言,既反应意义又构造意义,充盈着意识形态。从文艺理论的层面说,“阅读照片”意味着理解这种话语体系。这种“阅读”包含两个基本的方面,首先,照片本身是摄影家的产物,它总是一个特定观点的反映,美学的、论辩的、政治的或意识形态的反映。其次,人们对照片的“接受”是一个主动的行为,要根据照片编码的要件,结合自身阅历,参照更大的文化系统,在文本间性中进行构造和理解。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书感悟(18)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kphm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