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乞力马扎罗·日更专题简书·电影院
《阳光下的罪恶》:香艳之旅之五彩斑斓的黑

《阳光下的罪恶》:香艳之旅之五彩斑斓的黑

作者: 数海潮 | 来源:发表于2019-10-13 11:28 被阅读0次

    真正的经典,即便是刻满时间的纹理也经得起检验。

    多年过去,阿加莎.克里斯蒂小说改编的同名电影《阳光下的罪恶》依然摇曳生姿,旖旎抓人。

    1.

    大侦探波罗受雇伦敦特洛伊保险公司,来到法国南部某小岛调查钻石掉包案。

    没曾想当事人阿琳娜被人掐死在海滩。

    时间倒回至前一天。

    波罗刚登上小岛,酒店老板黛芬妮就知道他干嘛来了。

    先打预防针:我的尊贵客人个个都有难言之隐,你不可能从他们嘴里掏出实话的,他们不会跟你合作。

    歌舞团龙套出身的黛芬妮,深谙客人大老远跑到孤悬海外的小岛来找乐放松的心理。

    其实,不用她提醒。

    波罗什么稀奇古怪的事情没见过,寒暄几句,对方还没说尽兴,蛛丝马迹就牵出七七八八。

    波罗像个老道的中医,把脉搏,看面相,情况基本了然于胸。

    2.

    几个月前,阿琳娜闪电般嫁给了儒雅多金的马歇尔。

    之后拉上新老公和继女琳达来海岛度假,醉翁之意是和小情人派屈克约会。

    也怪不得别人,阿琳娜被好运气攒足了傲慢,加上出格花哨的作派,在任何时代都是被围观的C位人物。

    酒店住下一干绅士贵妇,也不都是来度假的,多数是来求阿琳娜办事的。

    亏得一塌糊涂的制片公司老板阿黛尔夫妇刚拿到一个新剧本。只要炙手可热的阿琳娜肯做主角,票房一定大卖,他们翻身就指日可待。

    可这个骚货、狐狸精立马拒绝了,阿黛尔夫人气愤地说。

    作家凯尼斯把《阿琳娜传记》的清样交到出版社,已经花完了预支稿费,急等进账。

    左说右说,阿琳娜就是不签字,嘴巴还欠:你把你的P书抛在脑后吧。别做梦,让我出丑,你来发财。

    十几岁的丑小鸭女孩琳达,一大早在海边遇到了运动健将型且青春洋溢态度和蔼的派屈克。正兴高采烈地上前搭讪。

    还没说上两句话,就被继母阿琳娜粗暴打断给撵走,“小屁孩块滚回去”。

    晚宴高潮是阿琳娜亮嗓,金光闪闪凹凸有致地倚着钢琴博得阵阵掌声和叫好,在场的女人们也慷慨奉送出一波又一波的羡慕嫉妒恨。

    从另一角度想,人家阿琳娜也是无私奉献。

    她把这个热闹非凡的世界推向高潮;让媒体有文章可做,说些有的没的;她让多少人平添了参与和看戏不嫌累的热情。

    不过,瞧瞧阿琳娜的嚣张气焰,也是到了不消停不足以平衡气氛的时候了。

    两天不到就香消玉殒,把自己给折腾没了。做人做到这份儿上,谁也不好去怎么评价。

    再往前数几个月。比阿琳娜遇到马歇尔还早几天。

    坐标纽约。

    布拉特爵士只是在人群中多看了一眼,就觉得阿琳娜不可方物。抠抠索索送出一颗五万英镑的蒂芙尼大钻。

    阿琳娜马上表示要跟土老财回英国完婚,可船没开出多远,阿琳娜就变了心。

    爵士刚到纽约,不开化。不知道接受了你的钻石并不意味着人就是你的了。

    他要回了钻石。又把钻石拿去保险,保险公司鉴定为赝品。

    爵士没吃过这种亏,气疯了,开着私人游艇追到海岛。

    当着众人大骂感情骗子阿琳娜,并把假钻扔给了阿琳娜,要她立即退还真的。

    阵仗很大,但吵归吵,爵士没有进一步的过激行为。

    可波罗认为爵士脱不了干系。因为他亲口向波罗说过,他恨不得掐死这个女人。

    哦,乌鸦嘴。阿琳娜真的就被掐死了。

    爵士后悔不迭:“我是说过要掐死阿琳娜,但我没掐。”

    的确,满甲板船员都见证了爵士动口没动手,是个连女人都对付不了的冤大头。

    3.

    第二天一大早,天气晴朗。

    阿琳娜穿着精致泳衣姗姗走到海边,假装第一次认识派屈克。

    二人重逢,见面兴奋异常,打打闹闹花花草草,放纵的行为惹得周围一大片侧目又怒目。

    新郎倌马歇尔有些挂不住,唉声叹气的。再有银子也让人想起懦弱的武大郎。

    其实有些自称老派的人,往往也无法抵御活色生香的诱惑。

    阿琳娜刚出去,黛芬妮就往上凑,马歇尔欣然接受。对黛芬妮的体贴入微,马歇尔既不洁身自好,也不坐怀不乱。

    这是什么老派?

    黛芬妮劝马歇尔离婚,说反正现在离婚也很流行。马歇尔胆怯,恍惚有种要被攻城略地的感觉。

    算了,他怕前门送虎后门进狼。于是含糊其辞,说阿琳娜只是爱交际罢了。

    明明心里揣着愤怒,却言不由衷。会不会阴悄悄把阿琳娜干掉?

    波罗认为有可能。

    一封公司的紧急邮件解救了马歇尔。

    上午他一直待在房间里写回复。十几页的字,冥思苦想加修改,用掉了一个半小时。

    那个上上世纪的机械打字机,换行要垮垮垮刨一下那种。很费时间的。

    何况他没被阿琳娜欺负算运气。要让他下毒手,需要穿越次元,重新投下娘胎。

    4.

    说下黛芬妮。

    黛芬妮心里有股妒火一直熊熊燃烧,多少年了,从不曾熄灭。

    当年她和闺蜜阿琳娜一块在歌舞团跑龙套,都年轻漂亮。可二人境遇渐行渐远,黛芬妮特别不服。

    说起来,黛芬妮运气并不差。

    一个欧洲公国国王泰伦尼的初恋情人。后来发展受阻,王后成了另一个有出身的女人。

    国王记情,深知黛芬妮直抒胸臆的个性,于是送了一座酒店堵她的嘴。

    可黛芬妮不满足,就是要跟阿琳娜比。

    虽说是酒店老板,但终究是苦哈哈地伺候人。

    而人家甩了土老财后,又嫁了个无比有钱的新贵。眼下又和小情人打得火热。

    桃花运就是好到飞起。

    黛芬妮奈何不得,逢人便诋毁“闺蜜”,大拆其台以出出气。

    阿琳娜在酒会上唱歌,她假装助唱挥头巾,盖住阿琳娜粉面。装模做样地捣乱。

    她向作家凯尼斯详细爆料阿琳娜当年的桃色秘闻,又大挖阿琳娜墙脚,在马歇尔面前献媚并挑拨离间。

    更可疑的是上午10点半她一个人到岛屿灯塔散步,必经阿琳娜被害之地。

    波罗也觉察到阿琳娜是黛芬妮与马歇尔之间的障碍。觉得黛芬妮作案理由很充分。

    黛芬妮知道这件事的严重性,坚决不认账。为摆脱嫌疑,她向波罗“推荐”了布拉特爵士。

    11点1刻她在海滩散步,看见爵士正和阿琳娜大吼大叫。这个情况正好排除了凶手是爵士的嫌疑。

    黛芬妮做假证和揭发的后果都适得其反,超出她的愿望。

    为马歇尔说话,被波罗识破:你从门口过,是根本看不到屋里情况的。

    本来想整整爵士,谁叫你追阿琳娜,不追我。可恰好又帮了这位土大款。

    所以,做人心术一定要正,不可妒心太重。平日要多多修炼。

    5.

    派屈克就不提了。

    他公开向阿琳娜示爱,又是他和阿黛尔夫人一起发现的阿琳娜尸体。嫌疑自然排除。尽管他是个毫无底线的渣小人一个。

    可他妻子克里斯丁就需要探寻一番了。

    开始给波罗,不,给众人的印象是身体虚弱,头晕怕晒,不喜欢运动。

    既然这样,天知道她跑到日日都是晴空的海岛来干嘛。

    克里斯丁对丈夫和阿琳娜的调情无能为力,一副受气包的样子。简直就是一个遭丈夫嫌弃的可怜虫。

    出事那天上午,她和马歇尔女儿琳达在海鸥湾画画,差5分12点的时候跑步回去打网球。

    时间上环环相扣,可以精确到分分秒秒,毫无破绽。

    没有破绽,不代表没有动机。

    波罗考虑,她丈夫派屈克的出轨对象是阿琳娜,克里斯丁理应恨意满满。

    黛芬妮也给波罗分析过——这个方面她有天赋——女人吃起醋来,应该是要拼命的。

    这就对了,这才合乎逻辑。

    6.

    波罗很小心地询问马歇尔女儿琳达,说打断一下她的哀思。

    小姑娘很冲,口无遮拦:我才不会为阿琳娜难过呢。她对我不好,对我爸爸也不好。我巴不得她死。

    琳达平时对继母阿琳娜的恶劣管教就摆出一副臭脸,非常厌恶。

    她很干脆地指点波罗,你不要盯着我和克里斯丁,我们都不可能杀阿琳娜。

    你应该去找那个作家凯尼斯。昨天,他和阿琳娜吵架,因为阿琳娜不同意出版他写的传记。

    波罗没架子,谁提供线索他都颠颠地去核实。

    他挖苦作家:你终于可以出版那本书了,你要发一大笔财了。

    也是。

    阿琳娜这个大IP,源源不断可以挖掘多少话题啊,能启发多少灵感啊,又可以从中赚多少钱啊。

    凯尼斯既不理会波罗的讥讽,也不关心阿琳娜的道德水准高尚不高尚。

    相反,阿琳娜绯闻越多越好,素材越丰富他才有的写。万变不离其宗,读者什么时候都喜欢明星名人的艳遇八卦小道消息。

    掐死阿琳娜对作家有什么好?

    不让出版,大不了搁置几年,到阿琳娜人老珠黄时,巴不得有人为她写传。等着瞧,到那时不愁她不点头。

    波罗也觉得,把凶手的帽子扣在凯尼斯头上不合情理。

    波罗辛辛苦苦问了一圈,结果是,谁都理由充足不在案发现场,谁都不承认自己是凶手。

    可阿琳娜确实是死了。

    黛芬妮受杂志启发,认为阿琳娜是鳗鱼拖下海咬死的。波罗打断她瞎想:脖子上的痕迹,不是被咬的,是被掐的。

    7.

    细节五彩斑斓。

    波罗用时间线串起那些细节:钻石、海湾、午炮、游泳帽、手表、瓶子、洗澡等等。

    山洞余味对应马歇尔桌上的“海洋气息”香水;悬崖高度勾连从天而降的瓶子。

    波罗梨形身材,走路不利索。但两天时间,他已经走遍了海岛的羊肠小道。

    他站在悬崖,凌空目测与海面的高度,搞清了时间与路程的关系。

    然后切片分秒,深耕空档。发现了五彩斑斓里的“黑”——隐形事实。

    他把它们妥妥地无缝链接归位,前因后果的联系顿时就清楚了。

    众人在酒店客厅听完波罗的推测,对他的神逻辑将信将疑。

    疑似凶手却已经不耐烦,收拾停当行李,洋洋得意盛装下楼。

    还悠哉游哉说着俏皮话:大家都来送行,真不敢当。

    也不放过大侦探波罗:出事的时候您在哪儿?

    分析靠谱,证据没有。没办法,大侦探也理当被嘲笑。

    波罗绅士,讲理守法,不像时下影视警方,你敢犟嘴,暴力扑你在地,铐你拘你没商量。

    这是《阳光下的罪恶》的魅力所在,在于深度挖掘,持续思考,不在于跟着俗套演绎。

    本来也是,即使是一个历案无数的大侦探,也难以穷尽对千奇百怪作案手法的认识。

    当波罗正犯尴尬症,与众人一块儿眼睁睁见凶手就要扬长而去。

    他听到黛芬妮叫派屈克付房费。

    电光石火,他像听到上天的召唤。

    一瞬间,波罗把几个月前异地发生的旷野凶案,和眼前这个案子重合。

    表象土崩瓦解,相同的关键点浮出。

    三案并一案。波罗一举击破凶手的精心设置。

    证据唾手而得,钻石失而复得,凶手束手就擒。

    波罗还是那个波罗,只不过用逻辑思维走不通时,换了路径,把凶手给揪了出来。

    当波罗抓住最本质的东西,死磕不得,就调整了一下。

    知道条条道路通罗马,才会游刃有余触类旁通,案子就迎刃而解。

    不得不承认波罗技高一筹,姜还是老的辣。

    笔者有时也困惑,换路径也好,换赛道也好,换次元也好,换平行宇宙也好,换马甲也好。只不过换了说法而已,本质上都差不太远。

    是不是呢?

    8.

    这部片子的好看,还在于那些游离主线,却不显冗余的英式废话。

    比如,大侦探波罗认为阿琳娜这种女人算不了什么,女人的成功要靠善良和有头脑。

    这点很容易产生共鸣。

    紧接着,克里斯丁又问,阿琳娜这种风流女人,男人真的喜欢吗?

    波罗眼睛都没眨巴:会的。

    嗯?!

    亦舒老师说,男人看女人,同女人看女人,有天渊之别。

    所以,原谅波罗的又诚实又矛盾吧。

    因为他是男的。

    又比如,制片公司老板阿黛尔超级啰嗦地声明自己上午11点半到12点的行踪。

    “我正大光明看书的时候,没有什么花儿匠从我身边经过,摸一摸自己的头发什么的,也没有看一看手表什么的。

    简单地说,没有任何人能证明我。

    当然,我也可以像一只山羊一样,蹦到那个山顶上去,然后一下子从山坡上冲下去,用这双有力的手掐死了阿琳娜。

    但,波罗先生你会感到失望,我没有这样做。我是有动机,但我也没有我不在现场的证明。”

    又比如,波罗的饮食非常讲究。白煮蛋八分熟,可厨子就是不开窍,掌握不好。

    老板黛芬妮恨不得砸开厨子的榆木脑瓜:波罗先生要在香肠上抹水泥,还是抹鞋油,你照办,反正记他账上。

    再比如,作家凯尔斯气急败坏地来质问琳达为什么要说在海鸥湾没见过他。

    父亲马歇尔正经历新婚妻子突然离世的哀痛——鬼晓得是真是假——他还是保持风度,温和耐心地开导女儿。

    撒谎不好,要道歉。直待琳达正儿八经地跟作家说声对不起,才算完。

    悠悠废话,把个凶杀片带进了阳光灿烂的日子。

    是哈,真相就在那,不增不减。案子怎么破都行,可形式要千姿百态才好看。

    看多了时下悬疑惊悚片千篇一律的现代科技加盟,努着撑着的幽默。确实会让人感到同质审美的疲劳。

    回过头去看线条清晰,专心探案的《阳光下的罪恶》,无疑有一股清泉从心中淌过。

    不惊恐,不吓人,不吃紧,不搞阴暗就拍不出好片来啦?

    看看导演盖伊.汉弥尔顿,他的创意再过八百年也是很出新的。

    9.

    阿加莎.克里斯蒂赋予大主角波罗一种古典矜持的探案方式。

    看起来很怀旧,了无生气。其实是自然而然的。

    波罗不跟风,不人云亦云。不畏浮云遮望眼,我的案子我做主。

    就像散步,下雨了,撑开伞继续散就是了。并不倒回,循着血腥恐怖的低俗路子去迎合观众,去黏人。

    凶手作案,披着虚假的外衣遮遮掩掩。

    而破案最主要的就是要辨识凶手太合乎常理下的不合常理。

    波罗的看家本领就是家长里短,婆婆妈妈,和人聊。同时做一个好听众。

    聊啊聊,聊到外婆桥,聊到无限逼近真相。

    波罗不像福尔摩斯,有个副手跟班华生,他深入虎穴也是单枪匹马。

    波罗是单枪匹马吗?未必然。

    那句话怎么说的?一个人就是一支队伍。

    波罗能撒豆成兵。

    The End

    图片源自网络,谢谢作者。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阳光下的罪恶》:香艳之旅之五彩斑斓的黑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cphm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