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惜了那半锅猪头汤
七十年代初期,我在一所农村联中(初中)任教。
当时,物资匮乏,生活艰苦,即使是我们这些“公办教师”,一年到头也吃不到几次肉。
一次,学校食堂买了一个猪头。那时,因为猪头比猪肉油水少,又难清洗,所以比猪肉便宜不少。
学校炊事员是大队(村)里派的一个女社员。趁老师们在食堂吃早饭,她说:”这东西俺没做过,不会弄。”
校长便问:“谁会?教教她。”
我便告诉她,先把铁铲子烧红了,烙去没退净的毛,再要刮洗,然后从正当中一劈两半,抠掉“臭鼻子“,再以后要”毛洗”(焯水),“毛洗”以后,要把猪的口腔和鼻腔里的那层粘膜,彻底刮洗干净,然后才可以下锅煮。
她听了半天,说:”你说的,头两步俺听会了,可是抠“臭鼻子”俺不会,俺不知道那“臭鼻子”在哪里,不知道它长啥样子,也不知道怎么把它抠出来。”
于是,我就告诉她:今上午头两节我有课,你先把它“烙”“洗”干净,放那等着,我下了第二节课,来帮你弄。
上完两节课,我按时来到伙房。只见炊事员在拉着风箱烧火,锅里煮着猪头。
“收拾好了?”
“嗯,刘老师来收拾的,他把猪臭鼻子割了,让俺煮上了。”
我来到锅灶前,用炒勺一扒拉锅里的猪头——天!一只囫囵猪头在锅里!煮到半生不熟,嘴巴张着,耳朵支棱着,一副龇牙咧嘴的样子!
“这根本就没劈开,上哪抠臭鼻子?再说,‘毛洗’了吗?‘毛洗’以后怎么刮洗的口腔和鼻腔?”
“俺‘毛洗’了啊!”
“洗了?怎么洗的?猪是吃屎的,得把猪头劈开,抠去臭鼻子,焯水以后,再把鼻腔里口腔里那层又脏又臭的粘膜彻底刮去,洗干净,才可以下锅。这猪头没劈开,鼻腔里和口腔里的又臭又脏的那层皮都没刮,洗哪里了?”
“刘2老师割掉臭鼻子后,帮俺洗的,他说让俺这样煮,不信你看,那臭鼻子还在窗台上。”
我转身一看,嗨!一个完整的“猪拱嘴”放在窗台上!这“猪拱嘴”煮熟了,不肥不腻,有“嚼头”,是很好的下酒菜。
于是,我帮炊事员把猪头捞出来,劈开,重新刮洗了猪的口腔和鼻腔,换水另煮,煮熟以后,那口感毕竟缺少猪头肉那肥而不腻的香味儿。
原来的那半锅猪头汤,虽然飘着白花花的一层猪大油,也只好让炊事员挑回家,喂了她家的猪。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