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学习|第十二节,绝句

作者: 三言两语撩拨了情意 | 来源:发表于2020-07-10 19:02 被阅读0次

    绝句

    什么叫绝句呢?绝句最初被称为联句。对于绝句的称谓历来有两种说法:

        第一种说法是,绝句又叫绝诗,按照《诗法源流》的解释,绝句是“截句”的意思,就是指从律诗中截取四句,或截取首尾两联;或截取中间两联;或截取前两联或后两联。清代的赵执信在《声调谱》中指出:“两句为联,四句为绝,始于六朝,远飞近体后人误以绝句为截律诗,故致多此一问”。由此可见你,绝句乃截句的说法,就是形式上的臆断,并不足取。

        第二种说法认为,绝句从五言短古,七言短歌中变化而来,唐人赋予它声律,使它定型,就成了绝句。绝句每首四句,通常有五言、七言两种简称五绝、七绝,偶尔也有六绝。

        按照格律,绝句分为律绝和古绝。律绝出现在律诗形成以后,古绝形成的年代相对较久远。早在律诗出现之前就有诗人创作古绝,古绝虽然押韵,但平仄相对自由。

        五言绝句首句以不入韵为常见;七言绝句首句以入韵为常见,五言绝句以仄起为常见;七言绝句以平起为常见。晚唐以后,绝句的首句用邻韵是被容许的。

        一、五言绝句

        五言绝句是绝句的一种,就是指五言四句而又合乎律诗规范的小诗,属于近体诗范畴,有仄起、平起两格。

        1、诗体简介

        从北周士人庾信的一首题为《绝句》的五言诗来看,五言绝句并不是唐代诗人创造的,其文体形式至少在南北朝末期就已经形成,“客游经岁月,羁旅故情多。近学衡阳雁,秋分俱渡河”这是庾信的《和侃法师三绝》之一。此诗平仄粘缀 ,完全符合唐人格律,第二、四句尾是平声韵,第一、三句未都是仄声,而且诗体已称为绝。但总体来看,在唐以前,如此工整的五言绝句并不多,直到初唐以后,产生了近体诗,五言绝句才被逐步的完善和定型,而此前的五言诗,通称为“五言古诗”或“五古”。

        2、诗体格律

        盛唐以前,五言绝句不但不论对仗,而且平仄也不讲究。盛唐以后五言绝句多严格遵守格律诗的规定,虽然有个别的诗人按古诗的写法写成了“古体诗”,但盛唐五言绝句已经是格律上接近完美的近体诗,其主要变现在三方面:

        第一、句数固定。

        全诗四句,每句五字,共二十字。

        第二、押韵严格。

        诗歌都是押韵的,有的是通押,有的是隔押,在隔句押韵上和古体诗没有本质的区别。五言绝句的押韵严格主要表现在,一般只押平声韵且不能出韵。也就是说,无言绝句不可押仄韵且韵脚必须是同一韵中的字,不得用邻韵的字。

        第三、讲究平仄。

        在“平平--仄仄、仄仄--平平”的基础上加一个音节形成“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四种基本句式。

        第四、关于对仗问题

        绝句也要求对仗,但要有没有律诗那么严格。律诗颔联和颈联一般要求对仗,首联和尾联可以不对仗。在绝句中一二句对仗了,三四句就不需要对仗,如沈如筠的《闺怨》;三四句对仗了,一二句就不需要对仗,如孟浩然《宿建德江》;一般情况下全诗不用对仗也是可以的。

        3、平仄句型

        基本句型:

        (1)仄仄平平仄;(2)平平平仄仄;(3)平平仄仄平;(4)仄仄仄平平

        分别四种类型起句的句式

        (1)(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如李白的《忆东山二首--其一》:不向东山久,蔷薇几度花。白云还自散,明月落谁家。

        (2)(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如李端的《听筝》: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

        (3)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如王涯的《闺人赠远--其一》 :花明绮陌春,柳拂御沟新。为报辽阳客,流芳不待人。

        (4)(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如卢纶的《塞下曲》: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二、七言绝句   

        每句七个字的绝句就是七言绝句,七言绝句是唐代诗歌中最具代表性的诗歌体裁之一。

        1、七绝格律分类

        七绝格律分两大类,共四种句式:

        (1)正格平起式两种:平起平收,首句押韵;平起仄收,首句不押韵。

        (2)偏格仄起式两种:仄起平收,首句押韵;仄起仄收,首句不押韵。

        2、四种基本句式:

        (1)首句平起入韵式:

        (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例如:王昌龄的《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2)首句平起不入韵式: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例如:白居易的《忆江柳》:

        曾栽杨柳江南岸,

        一别江南两度春。

        遥忆青青江岸上,

        不知攀折是何人。

        (3)首句仄起入韵式:

        (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例如:李商隐的《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例如:杜牧的《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4)首句仄起不入韵式: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例如: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三、古绝

        古绝是古体诗歌的一种,与律绝相对应,不受律诗格律的束缚。古绝分为五言古绝和七言古绝,凡符合以下两种情况之一的,都可视为古绝。

        第一,用仄韵;

        第二,不用律句的平仄,有时不粘、不对;

        有些古绝两种情况兼具,如果不用律句,就只能算是古绝。五言古绝相对较多,七言相对较少。古绝和律诗的界限其实并不明显,当律诗兴起以后,古绝也受到了律诗的影响。 

        1、五言古绝   

        一般来说,律诗用平声韵,因此律绝也用平声韵。如果用了仄声韵,就可以认为是古绝。

        例如:李绅的《悯农》:

        春种一粒粟,

        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

        农夫犹饿死。      再如:范仲淹的《江上渔者》:

        江上往来人,

        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

        出没风波里。      从上面的两首诗看,《悯农》第一句连用三个仄声字,《江上渔者》虽用了四个律句,但首联的平仄不符规则,尾联出句不粘,都是不符合律诗规则的。

        另外,即使用了平声韵,如果不是律句,也只能算是古绝,例如:李白的《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诗中的第二句平仄为“平仄仄仄平”不符合律句,第三句不粘,第四局不对,所以只能算是古绝。

        2、七言古绝

        七言古绝较少,现举例说明。

        杜甫的《绝句三首》:

        二十一家同入蜀,惟残一人出骆谷。

        自说二女啮臂时,回头却向秦云哭。

        殿前兵马虽骁雄,纵暴略与羌浑同。

        闻道杀人汉水上,妇女多在官军中。

        前年渝州杀刺史,今年开州杀刺史。

        群盗相随剧虎狼,食人更肯留妻子。

        第一首第二句平仄为“平平仄平仄仄仄”,第三句平仄为“仄仄仄仄仄仄平”,均不合律句。全诗尾联与首联不粘,还用了仄声韵;第二首第二句平仄为“仄仄仄仄平平平”,第四局平仄为“仄仄平仄平平平”都不合律句;第三首第二句平仄为“平平平平平仄仄”,同样用了仄韵,也不符合律诗规则,只能是古绝。

        所以说,古绝和律诗的界限不是很明显,既不能完全归入古体诗,也不能完全归入近体诗,因此单独提出来讲一下,使大家能更明晰的了解。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诗词学习|第十二节,绝句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ktvc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