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生伫立在桥下,从方才起一直在等待女子的到来。”
芥川龙之介用这样的开头对《尾生之信》进行展开。随着六个“不过,女子还没有来”,这样的短句在故事中重复出现,便有六个场景的变化一层一层地将尾生等待的心情不断地加重;故事也在一种看似极其缓慢地变化中向前推进,将一种简单的情境一点一点地叠加,从而突显一种走向死亡极致的等待。走向死亡的现实场景对面的是尾生坚定的信念基础:他毋宁死仍然坚守着对女子的承诺。
我们可以把女子看作是爱情的象征,认为尾生等待的是一段美好的爱情,信守的是对爱的承诺;同时我们又可以把女子看作是这世间一切我们在等待的事物,在坚守的承诺。
我们不知道,尾生为什么要那么执着地等待,甚至不惜失去生命。与之具有反讽意味的是“不过,女子还没有来”:对于一个永远等不到的结果,承诺是否有意义,坚守是否值得,这样的问题在尾生的魂魄翩然飘升,向着恋慕天心的明月飞去之时,一切似乎又有了答案。这个答案在经过了数千年的轮回之后,尾生的魂魄来到我的头脑中时,我秉成着尾生对信念的执着,一直等待某个理应如约而至的奇妙事物。
芥川龙之介用极短小的篇幅完成这部作品。作品中的意象也非常简单,水、桥、小洲、明月、苍鹭、鱼、星星、芦苇、柳树、水藻和等不到的女子,这些事物在夜色里构成一幅图景--在静中蕴含动的变化,这种变化将尾生随潮水的上升把等待进行到底这样一种执着的信念突显了出来。
作者极其巧妙地将一个中华成语故事展开并赋予它一种深邃的思想特质;让人们通过他所搭建的架构与他所营造意境在头脑当中形成一个开放的故事世界。让阅读者对故事的理解产生多样性。
要如何从作品的多样性中解读尾生这样一种行为,这样一种信念,我们似乎从作品的结尾找到了一些答案:因为我相信有某个如约而至的奇妙事物;也就是说我的心中还有着念想、存着希望。
至于这个事物是什么?谁又知道呢?只要我们还有可信守的、可等待的事物,我们的生命便有可停驻的港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