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最近进步不明显,妻子发现他似乎又开始玩某个游戏了。孩子也不愿意妻子进房间了,因为每次妻子进去都是要求孩子做他不愿意的事。
今早和妻子在路上谈孩子情况,我边说边想。
现在的孩子和我们那时候有什么不同?之前看了一个说法,觉得很有道理。
前提:人的成长需要物质和精神双满足。物质方面包括衣食住行等,精神方面包括爱与自由。
曾经小时候的我们:小时候主要生活在80年代,物质生活刚刚比以前好点,但是精神生活很充实。
吃穿住行来说,可以吃饱还不能吃好,可以穿暖还不能穿好,有的住但是比较拥挤,行主要靠11路、单车,公交都少。
精神方面就丰富了很多,虽然没有现在网络那么容易获得信息。比如可以看到以前看不到的香港的电影、文学作品、内地的各种知识份子的名著。最主要的是有自由,那时候的父母不懂教育,所以也不管我们的学习,放学只要做了作业剩下就是玩,鸡飞狗跳、摸爬滚打、爬树上房……
现在的孩子呢?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精神生活极度匮乏。
物质方面来说,每天吃的和我们以前过年吃的差不多了,穿的虽然不说绫罗绸缎但也是开始追求牌子了,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立的卧室和桌子,外出都是私家车,再不济也是地铁公交。
精神方面的匮乏其实是一直被我们忽视了的。为什么会忽视?因为我们这代人小时候欠缺物质满足,就最关注物质方面。而在精神方面是没有欠缺的,就忽视了精神的重要性。
精神方面要满足哪些呢?简单来说就是爱与自由。
现在的孩子从小就被父母安排了满满的“兴趣班”,上学了又被安排了满满的“辅导班”,每天的作业又那么多,没有自由自在玩的时间了。失去了自由。
现在的孩子有锦衣玉食,但是父母追求物质生活满足孩子,在真正的爱孩子上面却越来越少。对孩子没有爱,只是不断的要求。从小要求孩子言谈举止做好,上学了就更加变本加厉要求孩子学习上不断上进。看不到孩子的努力,为了督促孩子成绩进步,只是不断找出孩子做的不好的地方,不断要求孩子再做的更好。现代的老师也是推波助澜,要求父母监督孩子的学习。父母与孩子的亲情和爱消失了。
我们觉得给了孩子最好的物质生活,居然还不好好学习来报答父母,很难理解。其实如果想通了上面的道理,就不难理解了,因为这一代孩子不缺物质,缺的是精神方面的满足。而我们这代父母不擅长的就是满足孩子的爱与自由。
我们愿意努力学习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想着改善自己的生活,农村的孩子想走出小山村,小城市的孩子想着到大城市见见世面。但是现在的孩子,已经衣食无忧,没有这个动力。
现代的孩子如果想要好好学习,需要的是满足孩子的爱与自由,让他们自然发展出自己的学习兴趣。但这个时间太长了,以至于大多数父母都等不及。
记得有个段子这样说男人:以前我们穷,你要求我好好赚钱养家。现在我每个月给你那么多家用,我赚钱陪客户需要时间的,你又说我陪你不够,不爱你。我该怎么做?
我现在想通了,其实就是考验一个人的三观。每个人都需要物质与精神方面双方面满足,哪个缺就需要尽力补哪个。如果钱不够过不上好生活就要赚钱,如果爱不够就要多用心陪爱人。这是一个度的把握,每个人的度都不一样,这个度需要每个人自己用心去体验。
培养孩子也是这样。已经锦衣玉食了,就不要在这方面再投入更多了,需要给孩子更多的爱与自由。
那么,什么时候做最好?唉,世界上没有后悔药的,做任何一件事最好的时间就是知道的当下开始,也就是现在。
对于我们家来说,就是这样。20201110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