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谈论村庄的时候常常会联系到中国的前途,世纪之初是这样,如今还是这样,甚至比以往更迫切。村庄对于我们如此重要是因为中国社会从物质到精神皆来源于乡土社会,动摇了这个基础极有可能动摇国本,这和西方社会的国情有着天壤之别,国人应有清醒的认识。世纪初我们不担心村庄的消亡,基本命题是乡村改造和寻找国家的前途命运。几十年后的今天村庄正在消失,乡村的消亡一日千里,我们尚未来得及评估这种情势发展的最后结局以及对国家的前途命运会产生什么影响。村庄如今的困局除了乡村在现代化进程中遇到的碰撞及适应性失调外,还有故意为之的因素,后者对乡村的破坏作用更甚,更恶劣。乡村发展应该立足于改造而非再造,不能推倒重来,更不能消灭它,跑步进入一个没有乡村的农业现代化其破坏性难以估量。
我们应该重新重视氏族社会在现代社会中的积极意义。以家族和家庭组织起来的群体其天然具备教育和传承的功能。在过去几千年的发展进程中,国家形态皆由氏族和家庭作为基础组成单元而维系下来的,而我们的传统社会管理方式又都是由管人达到社会治理效果的。中国的经济管理和社会管理是一体的,通过规范人们在方方面面的行为达到治理的目的。这其中饱含人际关系、家庭关系、社会关系及人在国家层面的行为规范等。这些规范通过氏族及家庭在代际之间传播,年轻子女通过在家庭及氏族中的耳濡目染到达良好的学习效果。文化传承同样遵循这条路线。
所以氏族和家庭就是中华文化的涵养地,国家理念、家庭观念的教化基地。每一个氏族,每一个家庭都是一个文化备份单元,破坏其中几个并不能根除文化根脉。因此,无论发生多大的社会灾难,只要乡土社会不被破坏殆尽,文化就不会遭受灭顶之灾。一旦外部环境安定下来,乡土社会马上恢复生养功能。这就是我们华夏文明生生不息的核心要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