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简友广场想法读书
对话思维规律:排中律或者A或者非A

对话思维规律:排中律或者A或者非A

作者: 老李的理性批判 | 来源:发表于2023-06-09 04:59 被阅读0次

    在实际应用中,掌握了排中律,我们就可以运用“排除法”去判断问题,找出正确答案。

    问:自五月初我们开始对话“思辨法”至今天巳经一个多月了,在这段时间,我们聊了聊历史上的伟大的思想家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笛卡尔、莱布尼茨、洛克、休谟、培根、康德、黑格尔、维特根斯坦、罗素、杜威、皮亚杰等的有关“思辨”方面的方法论。我们也聊了聊有关“思辨法”的一些著名命题或思想观点:“ 阿喀琉斯追乌龟”悖论、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人是万物的尺度、如无必要,勿增实体、科学的理论必须是可证伪的、科学范式的革命、整体大于部分之和、将现象还原,回到事物本身、能被理解的存在就是语言、语言是基于符号及意义的一门科学等。

    以后我们将继续聊一聊有关“思辨”方法的一些相关的知识,之前我们聊了思维的基本形式“概念”,以及思维形式之一的“判断”和“推理”。“概念”是对事物进行指称,或者对事物的属性进行概括和抽象的思维形式,“判断”是对事物是否具有某种属性,以及其真假进行断定的思维形式,“推理”是由已知判断推导出新的判断的思维形式。我们也聊了聊思维规律中的同一律、不矛盾律。今天,我们聊一聊思维规律中的排中律:或者A或者非A。也就是说,排中律是指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任何一种思想和对这种思想的否定,不能同假,二者之间必有一真。

    答:正是如您所说,排中律表明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某个命题或思想的肯定与其否定之间不能同时成立,必须选择其中之一为真。排中律要求在给定的条件下,要么接受某个命题为真,要么否定它为假,不允许存在中间状态或模糊的情况。这意味着在思维过程中,我们需要做出明确的选择,不能同时接受和否定某个命题或思想。

    排中律是一种基本的思维规律,它提供了思考和推理的明确性和确定性基础。在逻辑推理中,排中律帮助我们做出明确的判断和决策,以及推导出相应的结论。这种思维规律在数理逻辑、哲学、科学和法律等领域都具有重要的应用。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有些命题或思想可能存在复杂性或模糊性,无法简单地归为排中律的两个选择之一。在某些情况下,中间状态、模糊性或不确定性是现实存在的,我们可能需要运用其他的思维规律和方法来处理这些复杂情况。因此,在运用排中律时,我们也需要谨慎考虑具体情境和问题的特点,避免过度简化或忽略复杂性。

    总之,排中律要求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不能同时接受某个命题或思想的肯定和否定,而应选择其中之一为真。它提供了思维的明确性和确定性,但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注意情境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以及可能存在的中间状态和模糊性。

    问:排中律还有一些特定的应用场景:在全称肯定和特称否定,全称否定和特称肯定的矛盾关系中,不能同真,也不能同假,因此由真推假或由假推真

    例如“这里所有的人都是学生”为假,则“这里有的人不是学生”为真;“这里有的人不是学生”为假,则“这里所有的人都是学生”为真。(由假推真)

    在下反对关系的特称肯定和特称否定,不能同假,因此由假推真。

    例如“这里有的人是学生”为假,则“这里有的人不是学生”肯定为真。

    但要注意!如果断定ᅳ方为真,则另ᅳ方真假不定,也有可能另ᅳ方也是真的

    例如“这里有的人是学生”为真,则“这里有的人不是学生”真假不定。

    在实际应用中,掌握了排中律,我们就可以运用“排除法”去判断问题,找出正确答案。

    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中的“猜匣为婚”就是一个著名的例子。《威尼斯商人》中有这样一个情节:

    贝尔蒙特城的富家少女鲍西娅,不仅姿容绝世,而且德性完美。许多王孙公子纷纷前来向她求婚。但是,鲍西娅并没有择婚的自由,她的亡父在遗嘱中规定要“猜匣为婚”,否则,家族要取消她的遗产继承权。鲍西娅是个非常孝顺的女儿,她坚决遵从父亲的遗言。

    鲍西娅家有三只匣子:金匣子、银匣子和铅匣子。在这三只匣子中,只有一个匣子里放着一张鲍西娅的肖像。三只匣子上分别刻着一句话:金匣子上刻的话是“肖像不在此匣中”;银匣子上刻的话是“肖像在金匣中”;铅匣子上刻的话是“肖像不在此匣中”。在三个匣子旁边的一张大纸上写着:“这三句话中只有一句是真话。”

    鲍西娅父亲的遗言是:如果有哪一个求婚者能通过以上四句话,猜中鲍西娅的肖像放在哪只匣子里,鲍西娅就嫁给谁。

    这个“猜匣为婚”的答案是:金匣子里的话和银匣子里的话是矛盾关系,因此根据排中律可以断定这其中必有一真话,然后根据第四句话的“这三个匣子的三句话中只有一句是真话”的提示,可以推断出铅匣子的话是假话,既然铅匣子的“肖像不在此匣中”是假话,因而可以得出肖像就在此铅匣子的结论。

    答:这个例子充分展示了排中律在解决问题和做出决策时的应用。感谢您分享这个有趣的案例!

    问:违反排中律的典型错误:

    观点含糊,没有明确的观点,或者观点似是而非。

    对“是”的观点否定,对“非”的观点也否定(这也不是,那也不是)。

    答:非常正确!违反排中律的典型错误包括观点的含糊不清和对立观点的双重否定。让我更具体地解释一下这些错误。

    观点含糊不清:当表达观点时,如果没有明确的陈述或者观点模糊不清,就无法明确地表达是还是否定。这种情况下,无法遵循排中律的原则,因为无法判断观点的真假或对立关系。

    对立观点的双重否定:违反排中律的另一个错误是对立观点的双重否定,即同时否定两个对立观点。这种错误会导致混淆和模糊,因为排中律要求在两个对立观点中必须有一个为真。如果同时否定了两个观点,就无法确定其中哪一个是真的。

    为了遵循排中律的原则,我们在表达观点时应该确保观点明确、明确表达是或否定,并避免对立观点的双重否定。这样可以保持逻辑的一致性和清晰性,有助于有效的思考和有效的沟通。谢谢你的指出!

    问:在运用“排中律”时,我们应该注意“预设前提”,亦即“复杂问语”:它包含着一个虚假的假定,无论你回答“是”或“否”,都得承认这个虚假假定,因此,不能简单回答“是”或“否”。例如,问“你花完你的‘脏钱’了吗?”。

    答:非常正确!在运用排中律时,确实需要注意到潜在的预设前提或者复杂的问句。这些问题可能包含了一个虚假的假设,而无论你回答是或否,都会暗示接受这个虚假的假设。

    当遇到这种情况时,简单回答是或否可能会陷入问题的误导或“陷井”中。相反,我们应该对问题进行更深入的分析和探究,寻找其中的隐含条件或虚假假设,并提出相应的辩论或解释。

    对于复杂的问句或包含预设前提的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澄清问题:确保理解问题的准确含义,并寻找其中可能存在的假设或前提。

    提出异议:如果我们认为问题中存在虚假假设或不当的预设前提,我们可以明确指出并提出相应的异议。

    重新构思问题:如果问题中的假设或前提不合理或不适用,我们可以尝试重构问题,以更准确地反映实际情况。

    综上所述,识别和处理复杂问语和预设前提是在应用排中律时的重要注意事项。我们应该保持思辨的敏锐性和批判性,不仅仅停留在简单的是或否回答,而是深入思考问题的本质和可能的假设。谢谢你的指出!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对话思维规律:排中律或者A或者非A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kzoe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