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奶奶不姓李,姓郑,娘家在十里外的郑家庄,李奶奶不仅有姓,还有个名,正儿八经的大名,很好听的名字,刚嫁到乌金村时还有人叫她的名字,连名带姓地叫,叫她郑玉芳。后来有了儿子,她就成了祥儿妈,再后来就变成了李奶奶。
![](https://img.haomeiwen.com/i16822829/66eeaa537c66c57e.jpg)
李奶奶的父亲喜欢乌金村,常夸乌金村的地好,那泥像乌金似的,一点儿都不假,在地里往下挖,往深处挖,十锹下去都挖不到黄土,真是肥沃啊 ,种什么庄稼都滋润。李奶奶的父亲一直想在乌金村置块地,总谈不拢卖家,直到土改进社后才死了这份心。买地没办成,人倒是相熟了不少,于是就把女儿稼过来了。
李奶奶受父亲的影响,地里的农活样样能干,割麦栽秧又快又好。有一回,正是栽秧的时候,她父亲去街上办事,顺道拢女婿家看看,玉芳和一帮妇女在田里干得正欢,老郑头不叫女儿回家,也不让女儿上来,自个儿把脚上的鞋一脱,裤腿一卷就来到田里,楞是帮玉芳栽了一趟,还一个劲儿夸,好地,好地,这泥酥得像细面儿似的,都快冒油了。
![](https://img.haomeiwen.com/i16822829/3c917e5606dffe74.jpg)
有几个年纪大一点儿的妇女,晓得玉芳爸的故事,忙接过话头打趣道,祥儿公公,你就在姑娘家多住几天吧,保管让你把秧栽个够,怪不得郑玉芳的秧栽得这么好,原来名师出高徒啊,乌金村算是找到了个称心的媳妇。
李奶奶生了俩个儿子,大儿子祥儿,二儿子盛儿,三年生了俩个,然后竟有好几年没能怀上,加之又遇到灾年,乌金村底子虽厚实一些,也只能是一家老小拖过这饥荒,这一拖就把郑玉芳的大名给拖没了,小名儿倒是又添了一个,有人叫祥儿妈,有人叫盛儿妈。
![](https://img.haomeiwen.com/i16822829/50b4f65ff1bb61ce.jpg)
就在李奶奶把这俩名字听得顺顺溜溜的时候,想不到的是,老天爷竟又给她送来了一个女儿,女儿的名字叫梅子,所以她便又多了一个名字。不过这名字叫的人少,叫的时间也短,因为很快她就成了李奶奶。
祥儿、盛儿都上过学,都是在村里上的学,村里的学上完后就回家种地了。李爷爷、李奶奶没让他们回来,也没送他们出去,祥儿、盛儿都是自作主张下地干活的,李爷爷看到儿子回来上工了,没说什么话,只是脸上多了些笑容。李奶奶也没说什么,不过盛儿刚上工的那几天不是很开心,但又说不出为啥不开心。
梅子小学毕业的时候,乌金村有了初中,所以梅子没有回来上工,梅子初中毕业的时候,李爷爷怕儿媳有想法,让梅子回来,梅子没有哭,只是眼圈儿一下子就红了,梨花带水的样子。李奶奶这次倒是非常的果断,少有的骂了李爷爷几句,死老头子,死心眼儿,姑娘家就不能多上几年学啦?又不等她的工分养家糊口,也不看看外面的形势,现在哪家不出个把高中生啦!这话骂给李爷爷听,也是说给儿子、儿媳听。
梅子见妈妈给她撑腰,脸色好看了许多,李爷爷也不再吭声,最后还是祥儿作主,让梅子继续读书,哥俩心里都很疼爱这个比他们小很多的妹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