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刘富君
为什么有的人在单位工作了十年,仍然还是一名科员?表面上看,他们的起点并不低,都是全日制大学本科学历;他们自我感觉良好,认为自己的工作能力比较强,领导分配给自己的工作任务也不少,甚至在某些方面还是单位里出类拔萃的。出现这样的结果,令人感到十分困惑,也让他们自己百思不得其解。到底是什么原因使一个自我感觉良好,自认为工作能力比较强的人,始终在科员的级别原地踏步,十年时间都得不到提拔?我认为,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个原因,是变换工作太频繁,且发生在同一层级。比如说,某个人之前是一个正处级单位的科员,然后调到另一个正处级单位,还是一名科员。选择在这样两个属于同一层级的单位之间调动工作,而不是扎根在一个单位,积攒足够的经验和资历,这使得他总是处于新人的角色,一切都要从头开始,从零开始。也许在大众心目中,这个新单位比过去的单位更风光,但是对他来说,却失去了过去两年甚至三年的宝贵积累。
第二个原因,是单位所处层级太低,“天花板”不高。如果单位本身层级很低,那么想走上现职副科级的领导岗位,本身就意味着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和锻炼。如果单位还有老资历的人选,那么在领导心目中,作为一个年轻人,今后的机会还有很多,提拔的事就不急于一时,这也是一个原因。
第三个原因,是自身的成熟度不够。一个人的工作能力强,并不等于成熟,也不等于领导就完全放心和信任。这一点与潜规则无关,而是说成熟度还没有达到,比如在处理人际关系、对机关规则的理解等方面还远不够成熟,因此无法委任具体的职务。在这种情况下,即便给他一个职务干,他的领导力也不够,无法让人信服。有的人在操作技能方面的理解和学习能力比较强,但在机关的规则、文化和基本规矩等软文化方面,领悟能力就很薄弱,这就使得领导在官场环境下,在反复的权衡比较中,不能下定决心予以提拔。
第四个原因,是与成功息息相关的运气因素。曾有一本书的名字就叫《成功与运气》,作为社会生活中的成年人,一定要知道:一个人的成功是有很大运气成分的。成功,不仅仅取决于自身的能力,也需要运气。比如,如果你没有对新单位进行过深入了解,那么即使新单位名气较大,在人们心目中是一个强势部门,你依然不会知道,这个新单位从你个人进步的角度来说,也许并不是最理想的。即便是同等的条件、同样的能力,在不同地区、不同单位,甚至不同风格的领导手下工作,职业的发展也是不尽相同的,这就是职场。他和我们做自然试验不一样,自然试验是在完全相同的环境和条件下,出来的结果当然是一样的。但是在职场上,影响进步的因素很多,不会有完全相同的环境,所以我们作为职场中人,就要有这种思想准备,要有豁达的心态和宽阔的胸怀。
最后,我想告诉大家的是:对于工作,我们是为了工作本身,而不单纯是为了提拔。尽管提拔使我们获得了认可,获得了欣赏,满足了我们个人的成就感,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我们的工作,并不完全是用提拔来衡量的。我们任何一个人,都不能过高地估计自己在平台上的能力,我们要懂得评判,自己从事的工作、拥有的技能、具备的能力有怎样的稀缺度和贡献度。如果工作本身的知识含金量不高,思维含金量不高,那这份工作还是处于一种体力性质的劳动,这时对工作的贡献度就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了。也许你觉得自己的工作很有效率,但事实上换一个能力比你弱一点、效率比你低一点的人,对单位的正常运转几乎没有任何影响,这就说明:你所干的这项工作在稀缺度、专业度、贡献度上,并没有达到一定的程度。我认为,如果在一个正处级的单位,已经工作了七八年,甚至是十来年,依然停留科员的位置,我们就必须具备一定的反思能力。这种反思能力是指,我们要对工作进行复盘和思考,对我们的职业规划、专业能力建设、作为机关干部的成熟度等各个方面深刻反思,并进行优化和调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