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有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经历,被父母老师亲切的拉着小手问:“xx小朋友,你长大了想干什么呀?你有什么梦想吗?你的梦想是什么?”等成年后,我也鹦鹉学舌似的,眼里充满自己也不知道哪里来的期盼去问自己的学生:“你们有什么样的梦想?”学生的回答自然五花八门,有的想当宇航员,有的想当科学家,有的想当考古学家,有的想当文学家,有的想当大老板等等,热情过后,成绩不及格的孩子依然不及格,调皮捣蛋的孩子也未看出有半丝为实现梦想而努力的改变。
从小我们就被要求树立远大理想,越远大越好,越远大就证明这个孩子将来越有出息,越远大就越让家长老师开心,其实这种出息与开心多么像空中楼阁!多么不切实际!
诚然,这样想法的初衷是好的,但是细究起来不免可笑,小孩子懂什么是梦想?
被应试教育这根鞭子抽打着,身心俱疲、头破血流的我们根本无暇真正去体验生活。我们焦虑着,迷惘着,好像考不上好的大学末日就来了,前途一片灰暗。我们放弃了独立思考,我们心心念念着冷冰冰的分数,我们以为分数主宰了我们的人生,我们以为只有高分才是通向梦想的唯一桥梁。
谁来真正关心孩子们当下的生活与心理?老师向学生要的不是分数,是业绩。校长向老师要的不是业绩,是政绩。教育局向校长要的不是政绩,是毁了孩子们幸福的慢性毒药!
我们被这样的应试教育摧残着、蒙蔽着,我们被所谓的梦想牵着鼻子走,我们嘴上念着“条条大路通罗马”,也只是念念而已,殊不知分数并不能决定谁的人生,条条大路真的通罗马!
早在一年前,我的梦想还是成为剧作家,我感觉如果此生实现不了这个梦想,我将会变得穷困潦倒、一无是处,我逼着自己背水一战。我朝三暮四,做着手里的工作,却时刻不忘写作,面对着征稿时的条条框框,我逼得自己灵性全无,逼得自己写不出一个字,将自己置于没有退路的焦虑的牢笼里,像无头苍蝇似的乱撞,撞得魂飞魄散、惨绝人寰。我想,这也许就是梦想综合症吧。
好在我悬崖勒马,毕竟孔子有言“未知生焉知死”。是啊,当下的生活都没有活好,又怎会拥有一个灿烂的明天?于是,我整理了一下自己,并开始把眼光聚焦在当下的生活。当我脚踏实地的活在当下,勇敢面对生存的压力并努力解决生活里出现的困难时,我发现自己的心不再那么浮躁。我开始学做家务,关心父母,关心粮食与蔬菜的价格,关心一株花的生长,观察小兔如何吃胡萝卜,作为老师,我把学生跟我的小默契一点一滴全部用文字记下来……我的心彻底平静了下来。
梦想什么的暂且收好放在心里,毕竟来日方长。眼前的要紧事儿是如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获取更多的物质资料,如何给逐渐老去并为儿女奉献了一辈子的父母一个安逸的晚年,我认为这是作为成年人该有的担当与意识。并且,对于孩子们,我们要告诉他们“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的道理,梦想如毛,当下生活便是皮肉,要想实现梦想,就要从整理书包,削好铅笔开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