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罗斯特在诗中写道:“黄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可惜我不能同时去涉足。”关于选择和决定,在一个人年轻的时候,在人生关键的十字路口,理所当然的重要,以致于不可避免的让人痛苦和纠结。理想或者现实——直白明了,真的就那么不可调和吗?物质和精神就一定对立?而今天的我们好像足够幸运,只要你愿意,只要你追求精神的富足,只要你不随波逐流、人云亦云,视你生命为神圣、美好,用理性和热爱去善待它,真诚而坚定,不被物质的洪流所淹没,你就能真实而自由的活着,实现生命的价值。
狄更斯在《双城记》中写道:“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诚然,每个时代都有它自己要面对的问题和局限。处在任何时代中的任何个人都不可避免的要受到当时环境、价值、文化、道德、教育的雕刻和影响。但正如爱因斯坦在《我的世界观》中坦白的那样:“我是一个真正的独行者,从未全心全意地属于过我的国家、我的家乡、我的朋友,乃至我最亲近的家人。面对这些关系,我从未消除那种疏离感,以及对孤独的需求。”处于时代中的个体,又何尝全心全意的仅属于他的时代呢?如同在存在主义哲学家的眼中,我们每个人都是自由的,正是因为拥有不可剥夺的内在自由,我们才可以决定自己究竟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如何度过我们有限的生命,赋予其独特的价值和意义。维克多·弗兰克尔在奥斯维辛集中营遭遇地狱般的不人道的凌辱和折磨,在身心饱受摧残和煎熬的恶劣生存空间中,却依然能够保持内心的自由。自尊、勇敢、坚韧地接受命运的考验。正是面对苦难的方式让他保留了生命的尊严、彰显了人性的光辉。而我们每个人都会面对生活的质问,而我们如何回答,选择何种方式和态度去面对,正决定了我们的生命的高尚抑或龌龊。
人性的真相犹如一个多面体,每颗心灵都是善恶交织,天使与魔鬼、光明与幽暗并存。不论我们选择哪一种生活方式和人生态度,都会有随之而来的快乐和烦恼。我们无需苛责或艳羡,不必优越或自卑。你既可以像梭罗那样去体验瓦尔登湖畔简朴、自然、恬淡、安宁的乡村生活,也可以选择在车水马龙的城市过昂贵、忙碌、激烈、热闹的现代都市生活。不论哪一种生活方式,都可以保持内心的丰盈和充沛。只要你真诚的照料你的精神世界,挖掘你生命中真正重要的东西,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活,就可以坦然的过任何形式的生活。为追求某个自由选择的有价值的目标而付出努力和奋斗。
尊重他人的生活方式的同时,我们也需要保持谨慎,对它背后的价值观加以审视和考察。正如苏格拉底告诫世人的那样:“未经省查的人生不值得一过”在当今发达的商品社会里,物质和金钱的力量巨大无比,人们奉行活在当下、纵欲狂欢、娱乐至上、及时行乐,用物质消费、琐碎的匆忙来填补心灵的空虚,追求感官上的满足。层出不穷的娱乐圈明星私生活混乱的新闻、青少年吸毒犯罪的比例不断攀升、出入于迪吧舞厅买醉放纵,不堪忍受父母老师责骂、考试学业压力跳楼自杀的学生、困扰许多人生活的抑郁症、鼓吹人间不值得的丧文化……一幕幕悲剧诉说着这个时代人们心灵的脆弱与空虚。追求物质本身并没有什么不妥,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只是我们不应忽略心灵的重要性。如果人生简化为关于心灵和物质的抉择,不免落于浅薄、缺乏技术含量。我们有责任同时照看好我们的身体和灵魂。而且,在这二者之间,后者显得更为重要、更为根本。物质的世界瞬息万变,人类的精神宝库永恒。金一南教授在一次演讲中提到:唯有毅力和决心才让生命彰显出真正的价值。正是精神的伟大和高贵凸显了人类的价值和尊严。
尼采向人类呼喊: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光阴如同流沙、清风,转瞬即逝,静静地、永恒地、无情地流淌。我们应当把握、珍惜、极致地体验属于我们自己的独一无二、不再重来、只有一次的生命,赋予它充实、真实。弗兰克尔劝诫我们,不要去追问生活抽象的意义,而是问自己能够做什么,让生活充满意义。每个生命都参杂着酸甜苦辣各种滋味,每一种味道都值得我们细细品味,没有什么构成生活的全部,再不济,也不过是局部有雨。我们所需要做的就是敢于迎接和面对它的各种挑战,努力绽放属于自己的光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