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于对“红学”的热爱,我在大学里选修过相关课程,以观影为主,老师偶尔穿插讲解。一学期下来,或者说,大学期间反反复复去借阅《红楼梦》,还是存留下一些体会。听过一句话,“你想到的,别人早就想到了”,于是乎,我在各搜索引擎里,输入“新版红楼梦”,证实了这句话是多么的在理。那么,我也就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来谈谈拙见。
站在前人的肩膀上看新版《红楼梦》
为了更方便有效的传播古代文学,现下,各名著相继被翻拍为影视作品。 作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原作本身就备受社会各界关注。 2010年,由李少红导演的新版《红楼梦》一上映,便引起了一阵热评,人们争相发表看法。坚决维护87版的群体,与支持鼓励新版的群体成为了尖锐矛盾的对立面。
提起新版,大多数人都会嗤之以鼻。“鬼片”、“聊斋”等字眼相继出来,才上映就引起骂声一片,也掀起了重温经典,回看87版的热潮。发表见解的或是对原著烂熟于心的,或是完整的看了87版剧作的,又或是对原著、87版电视剧都很了解的。旧版已被定格为经典,后续难以超越,有了先入为主的观念,所以人们难以接受新出现的事物。
在选角方面,新版《红楼梦》确实是有点脱离原著,所以各演员成了网友调侃的对象。先说林妹妹,我不觉得她胖,只是跟原著中相比,却是不曾体现“行动如弱柳扶风”,“病如西子胜三分”,若没解释观众也是难以分清黛玉与其他姊妹的。另是宝钗,宝钗体态丰满,肌肤白暂,“宝玉有次见了好雪白的一段酥臂,也不觉动了艳羡之心,想摸一摸”,可剧里的宝钗却是身材纤细,毫无丰满之态。 再是王熙凤,在黛玉进贾府一回对凤姐的外貌描写道“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掉梢眉”,演员明显的扑闪扑闪大眼睛,也是缺少了原著人物的那股“辣”。 还有元春,我们固有的思维是入宫的妃子要不是极美,要不是极有气质,可是元妃的出场却是让人大跌眼镜,无疑是一个中年妇女。书中元春是“才选凤藻宫”没多久才回贾府省亲的,那时年纪尚且不大,故与原著不符。唯一我不赞成的是人们对小宝玉一角的争议,人们说他太嫩了是个黄毛小子,可小宝玉就是一个十几岁的少年,符合原著的年龄也演出了青春期的懵懂稚嫩,不过这可能是老阿姨的个人看法。
在定妆方面,众女性的铜钱头也颇受争议,金陵十二钗等,乃至王夫人、薛姨妈、甚至是贾母一律采用铜钱头。事实上,曹雪芹在人物设定上是极讲究的,人物性格,外貌鲜明。可剧中采用同样的额妆,着实是弱化了人物形象的差异。也让我在观看了二十集电视剧后仍不能分清楚惜春、探春等人。单看个人,原著第四回介绍道“寡母王氏乃现任京营节度使王子腾之妹”,薛姨妈是守寡之人,再加上自身年纪,理应在着装上素朴,可剧中她却头顶大红花,势必引来非议。部分人对宝钗的一袭白裙感到不满,认为富贵双全的大户人家应当在穿着上是华贵的,或者至少也要加点装饰点缀,在第六十三回中,宝玉生辰的那晚,怡红院里“群芳开夜宴”行抽花名签酒令,“说着将筒摇了一摇,伸手掣出一签。大家一看,只见签上画着一枝牡丹,题着“艳冠群芳”四字。”宝钗抽到一支牡丹,而牡丹是象征雍容华贵,富丽堂皇,这也是原著中宝钗的人物设定。所以新版中的宝钗在装束上偏离了原著。
再要说软件上的缺陷,就是人物演技了。新版《红楼梦》多选用年轻的新生代演员,或许是对红学知识缺乏深刻的认识,本身在吐出拗口的台词时稍显生硬,然后要达到传神的效果需要深厚的功底来支撑。87版的优越性在于,演员在拍剧前经过了长时间的知识补给,以及在人物吻合上的培训。这一点在快餐时代里是做不到的,质量与速度往往不能两全,如果是演技方面没有入木三分,那么就不能很好的传达人物形象特征了,剧中的王熙凤更多表现的是圆滑,虽快言快语可是尾音低,而她独有的当家人的干练、霸气却没能体现。宝钗大多数戏份都使用相同的语气语调,层次不明,听不出波澜变化所以反映不出内心世界,或是台词真的很难记吧。
在戏份的选取上,导演、制作方有些删减或是更改不当,导致与原著有个别明显的出入。如原著里第二回里“今如海年已五十,只有一个三岁之子,又于去岁亡了”,新版旁白把这一句删掉了却是加了一句林如海对贾雨村说“小女本就单生,倍加孤独”,虽然黛玉弟弟死后她也相当于是“单生”,不过这样一说好像是把黛玉打上独生子女的标记,容易误导观众。另外是第七十回“惑奸谗抄检大观园”时,电视剧删掉了探春说的“我们做贼的人,嘴里都有三言两语的。这还算笨的,背地里就只不会调唆主子”内容,虽只是一两句言语,可足以表现探春的自高自负,对此丑行是深恶痛绝。若是对戏份的详略处理不当,就不能体现那一节的精髓。
当然,虽新版槽点无数,但也还有不少可取之处。就我个人而言,它引发了我对红学的兴趣。我没看过87版,所以对整个故事的发展,以及人物形象都不了解,倒是捧着书本零零散散的看了头几回,可实在是觉得枯燥乏味不能理解文意。于是我便伴着原文看影视作品。
可以说,新版用原文作为人物台词,虽是拗口但也是最忠实原著的,特别是看过原作的人会觉得很亲切。且以我自身经历而谈,我在第二回“冷子兴演说荣国府”时卡住了,光看难懂的文字,脑中还要组成一连串的人物关系图,实在是需要强大的思维来支撑,而观看影视作品时插入了人物镜头,一则加深印象,二则是有个空间架构好让观者组图,方便梳理人物关系。然后是剧中华丽的场景布置,精致的装饰品,庞大的场面,奢华的建筑,亦真亦幻的场景,不论是真实的道具还是后期的特效制作,都给人一种豪华气派,清晰、富丽堂皇的画面感,真实的描绘了贾府的兴盛。
与剧情同步的解说也是一大亮点,古代文学本身就难以理解,若全由演员们完成未免难度过高而且也很枯燥。观众还有一大部分没看过书本也没看过电视的年轻人,因此,新版里的解说、人物心理描写,内心独白也是起到一个指导作用,有助于观者分析剧情,同时起到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
快镜头的特效也是别有深意,如第一回中的介绍苏中地貌风光的快镜头,一僧一道围着甄氏父女迅速移动,第十八回元妃省亲时的快镜头等,用现代化的技术暗示了整个作品的悲剧基调,增强了视觉效果,观众内心也是随镜头起伏。
另外是摄影人员的专业化水平提高,在拍摄角度和手法上,都能出现唯美的画面让人眼前一亮。客观的来说,新版红楼梦的50集还是能完整的还原故事情节,与原著切合,以甄士隐、贾雨村起结,以刘姥姥三进贾府串联其兴衰,也揭示了封建礼教所不容的爱情悲剧和封建制度所不容的叛逆者悲剧。同时其念白更是以一个旁观者的角度见证贾府由盛至衰的发展过程,也如《好了歌》所暗示的那般家庭在腐败中走向没落,繁华都已成空。另外现代化技术的加入也更符合青年读者的需求,但由于其商业性质太浓厚,对原作了解的不够透彻,势必会给没看过原著的人一个误导,一旦一个错误思想萌生就很难拔除,因此对原著的被尊重程度也会受到影响。
新版《红楼梦》引领我真正接触红学,然后有了深读的意向。虽此文的分析仍处在一个浅近的层次,远不及他人,可像某老师说过的,每一个年龄阶段去读《红楼梦》,每读一次,都会有不一样的收获。若越来越多的人都试着深入解读原著,感悟灵魂精髓,相信其影视作品的改编应该都会成为经典之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