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实用心理学&人生智慧
现在,请跟着我,根据阿德勒的思想一起寻找幸福

现在,请跟着我,根据阿德勒的思想一起寻找幸福

作者: 小小逗号在阅读 | 来源:发表于2019-08-03 07:51 被阅读0次

    上帝,请赐予我平静,去接受我无法改变的;给予我勇气,去改变我能改变的;赐我智慧,分辨这两者的区别。

    这段文字节选于著名的尼布尔祷告文,它曾给很多人带来了力量。

    阿德勒的思想就如同文中的上帝一样,具有让人平静、赐人勇气和智慧的能量。

    具有“现代自我心理学之父”之称的阿德勒,他的思想拥有改变人一生的力量。阿德勒心理学是一门帮助人们获取幸福、找到人生意义的心理学。

    读完这本《被讨厌的勇气》,我的心灵得到一次深深的洗礼,久久不能平息。

    实在是一本难得的好书

    书中提到要真正理解阿德勒思想直到改变生活方式,需要用相当于自己岁数一半的时间。

    希望通过我的加工整理,能够帮助我和正在阅读本文的你加深理解,节约一些时间。能做到这点,也就实现了我此时此刻写下这些文字的意义。

    阿德勒认为每个人都可以获得幸福,需要做的只是具备转变看世界的勇气。

    勇气对于人生的意义如同资产对于财富的积累一样重要。

    不断地积累勇气才能活出开挂的人生。

    如果你还没有感到幸福,就不能止步不前。

    现在,请你跟着我一起来寻找幸福。

    01|

    那些造成你不幸的原因,正是阻止你发生改变的目的

    这个观点读起来有点拗口,有些反直觉。

    先上个“栗子”吧:

    本书作者岸见一郎从小和父亲的关系就不好,母亲死后,关系更加恶化。

    他记忆里的父亲,总是呈现出把自己从桌子底下拽出来狠狠地打的情景,每次挨打他都下定决心要报复父亲,长大后自然就不想与父亲搞好关系。

    对于已经长大的作者,不孝顺父母会招来别人的议论甚至指责。在接触阿德勒的思想之前,他感觉非常不幸:小时候挨打,长大后还要接受道义上的折磨。

    如果按照原因论的理解就是:因为被打所以才与父亲不和

    这个合理的解释让作者觉得与父亲不和是应该的。但是不孝顺父亲又会让他倍受折磨,这个循环往复的过程会不断地加剧作者的不幸。怎么办?

    现在我们来转变一下方向,从阿德勒的目的论出发。

    因为作者要报复父亲,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就会从大脑里搬出被打的记忆作为不愿意和父亲和好的原因,结果就成了:因为不想与父亲和好所以才搬出被打的记忆

    把方向转到到这里,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小时候被打的事实无法改变。但是因为不想与父亲和好所以搬出被打的记忆这个主观的想法可以改变。

    停止不想与父亲和好的想法,砍断厄运链,只有做到这一步,才能获得幸福。

    实际上我们会从过去的经历中去发现符合自己目的的因素,然后用现在的行为来达到这个目的。

    那些把自己的不幸当作武器来使的人,只会永远不幸。

    跳出死循环需要做的,就是转变看世界的角度,这需要勇气。

    阿德勒的思想就是倡导我们努力去获取这样的勇气。

    阿德勒心理学明确否定弗洛伊德的心理创伤学说。他认为决定我们当下行为的,不是过去的经历,而是我们赋予这些经历的意义。

    阿德勒认为无论之前发生过什么,都对今后的人生如何度过没有影响。

    所以问题的关键不在于“发生了什么”,而在于自己“如何诠释”。

    阿德勒把人的性格和秉性称为生活方式,生活方式是完全可以由自己选择的。

    所以我们不要再去给自己的不改变找原因,而应该向着把自己变得更好的目的出发。

    向着变更好的方向出发

    02|

    是丝瓜还是向日葵?完全取决于自己

    阿德勒认为人的一切烦恼都源于人际关系。只要涉入人际关系就会或多或少地受伤,也会无意中伤害他人。

    生活中,太多人都容易把自己和身边人比,只看到了自己的缺点,进而不喜欢自己。自认为是生长在昏暗背阴处,从未真正沐浴过阳光的丝瓜。

    殊不知,这便是烦恼的源头了。

    作者曾深深地为自己身高只有155cm的这个事实而苦恼,那时作者想如果能够拥有正常身高,哪怕是再高10cm也好,一切都会不同,就会拥有更愉快的人生。

    这当然是不可能的,于是就陷入了茫茫的烦恼之中。

    直到朋友说:“长那么高干什么呢?你可有让人感觉轻松的本事呀?”一句话彻底点醒了作者。

    对呀,矮小的身材可以让人放下警惕心理,感到轻松,这就是矮小的好处。

    在意你身高的,只有你自己。

    世界上的每一个人,生而平等,大家身上既没有优点也没有缺点,而只有特点。

    其实困扰我们的不是客观性的事实,而是主观性的解释

    人生不是与他人的比赛,每个人都是自己的伙伴,而不是竞争对手。

    一旦转变对世界的看法,就会截然不同。这也需要勇气。

    从丝瓜变成了沐浴着温度阳光、吸收着充足水分长起来的向日葵。

    03|

    逃避的人生没有下半场,场场都一样

    那些企图通过设立种种借口,把责任归咎于他人或环境的人,都是在回避自己的人生课题。这样的人生没有下半场,场场都一样。

    生活中常见到的“我也不想发火,实在是忍无可忍了”、“是他先骂人我才动手的”。在这些“不由得发火”的现象背后,隐藏着什么秘密呢?

    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场景:

    小芳的妈妈因为小芳考试不及格,正在严厉地批评小芳,表现得非常愤怒。

    这时,电话响了,妈妈也没有停下呵斥小芳的怒气,但是当得知电话是小芳的班主任打来时,妈妈马上转变成温和又礼貌的语气,挂了电话以后,紧接着又转回批评的态度,继续数落小芳。

    愤怒真的不可控吗?好像不对吧。

    现实中妈妈对自己的情绪完全是可以收放自如的呀。

    她只是借助发怒这个工具来压倒孩子,强调自己是正确的。用这样的方式和孩子进行交流,相对于使用逻辑性的语言来说,效果不好,反而会引起孩子的反抗。

    是小芳让妈妈发怒的吗?其实不是。控制自己情绪的,是妈妈。

    即使是小芳故意考差来激怒妈妈,背后肯定隐藏着小芳自己的目的,或是为了得到妈妈的关注,或是为了转学……

    妈妈要做的,就是不上当,而是要去弄清楚孩子这样做的目的。通过与小芳的深度交流,和小芳一起面对问题。

    如果是课程太难,那就想办法补课;如果是嫌妈妈对自己的关注不够,那妈妈以后就多多地把爱表达出来;如果是为了转学,就和小芳分析转学的利弊,共同决定。……

    而不是一味地发怒,把责任全部推到小芳身上,这种方式就是妈妈在回避自己的课题了。

    做到不回避,需要强大的勇气来面对事实,并做出改变。

    人是非常任性而自私的生物,一旦产生了不喜欢对方的想法,无论怎样都能发现对方的缺点。即使对方是圣人君子,也能够轻而易举找到对方身上值得讨厌的理由。

    相信这个观点能够得到你的认同。

    如果我们没有勇气走出心中阴暗的一面,那全世界都会变成我们的敌人。

    04|

    幸福就是发现自己价值的“共同体感觉”

    阿德勒的理论认为人的一切烦恼都源于人际关系,解决烦恼的出发点是课题分离,终点是找到共同体感觉。

    找到这种发现自己价值的“共同体感觉”,就获得了幸福。

    要建立共同体感觉,得从三个关键词入手。

    自我接纳。“重要的不是被给予了什么,而是如何去利用被给予的东西。”

    我们无法改变“被给予了什么”,但是,关于“如何去利用被给予的东西”,我们却可以用自己的力量去改变。

    不去关注“无法改变的”,而是去关注“可以改变的”,这就是自我接纳。

    课题分离的目的就是要分清“能够改变的”和“不能改变的”。

    我们要诚实地接触这个不完美的自己,然后尽量朝着能够做到的方向去努力,不对自己撒谎。

    每个人都是处于“想要进步的状态”的,包括孩子。

    当我们得到别人的鼓励、感觉到自己对别人有用时,这种想法会更加强烈。

    信赖他人。信赖不是信用,而是无条件地相信他人。目的是把他人当朋友。

    只有无条件,才可以和别人构筑更加深厚的关系。

    和谐的人际关系一定是建立在“信任”的基础上的,否则就不可能找到自我价值。

    即使是遭到背叛,由于背叛的主动权不在于自己,那是他人的课题。我无法改变。

    我们只需要考虑“我该怎么做”就好。

    如果不想与某人搞好关系,也可以用手中的剪刀彻底剪断关系,这个主动权在自己手上。

    贡献他人。在一个和谐的大家庭里,很容易找到自己的位置,继而就能够获得“可以在这里”的归属感。

    今天晚上我们一家人吃完晚饭以后,孩子回了自己的房间,老公坐在沙发上看电视。只有我一个人在收拾碗筷,而且他们认为是理所当然的,并不打算帮忙。

    按常理考虑,我会产生“为什么不来帮我?”、“为什么只有我干?”之类的怨言,首先我自己会很不高兴。

    如果再进一步,我把这些心里的想法不加思索地说出来,语气非常不好,和家人难免又多了一次争执,少了一份和谐。

    但是,我完全可以这样做,一边收拾碗筷,一边想“我对家人有用”。

    不仅打消了内心的不平衡,还可以避免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贡献他人,并不是舍弃“我”而为他人效劳,反而是为了能够体会到“我”的价值而采取的一种手段。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应该多思考不是他人为我做什么,而我能为他人做什么,并积极地加以实践,就可以找到幸福。

    对他人加予影响、作出贡献并不是自我牺牲,而体会到“我对他人有用”,切实感受到自己的价值。

    如果读到这里,我的文字能够让你找到你的幸福。那我就感受到我的价值了,此时此刻,我是幸福的。谢谢你。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现在,请跟着我,根据阿德勒的思想一起寻找幸福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lior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