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红楼梦》,应该没人会陌生,从书籍到影视剧,作品繁多,特点各异。
但是我们为什么要读名著,除了其故事性和观赏性,名著能给我们带来怎样的现实意义呢?
最近看了一些关于红学研究的论文,也看了很多关于《红楼梦》英译本的内容讨论,《红楼梦》不仅在中国,在世界范围内,都进行了广泛流传,深受喜爱。
![](https://img.haomeiwen.com/i18543309/33d9a447724f4834.jpg)
我对《红楼梦》燃起了很高的兴趣,很想知道:
为什么《红楼梦》被誉为中国经典文学的“常青树”;
为什么其经典地位不可撼动,不论权利怎样更替,意识形态如何变动;
而又为什么《红楼梦》能以一本书的研究,成立一个专门学问——“红学”?
最近在知网读到一篇由作者童庆炳,发表在《中国比较文学》期刊上的文章《经典的解构与重建——《红楼梦》、“红学”与文学经典化问题》;在该篇文章里,作者对上述问题进行了解答,我觉得很受启发,整理了主要内容的思维导图,并加入了一些我个人理解(详见导图)。
![](https://img.haomeiwen.com/i18543309/d2c5498b9ad4dd70.png)
我最近在重读《红楼梦》,如果说要一句话来总结阅读该巨著给我带来的现实意义,那就是借曹雪芹作家之笔,看尽世间百态、人情冷暖,并将书中人事之得失引以为鉴,同时还可了解更多传统文化,提升审美修养。
莎士比亚曾说过:There are a thousand Hamlets in a thousand people's eyes.
读《红楼梦》也是一样,一千个读者可以从中感悟到不止一千种人生,而阅读的意义就是,你即使没有亲历过每种人生,却可以借作家之笔,从中领悟出对自己有益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曹雪芹的《自题一绝》,共享给大家: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希望我们都可以在书中,领悟对我们有意义的那一“味”。
第二部分(关于红楼梦的广泛“文本阅读”)会继续共享,敬请期待,也谢谢你的阅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