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观-为-得模式

观-为-得模式

作者: 玥之言 | 来源:发表于2019-02-09 00:48 被阅读0次

    #观—为—得模型的理解#

    “观”就是指思维,你看到了什么?你是怎么想的?有时候我们看到了一些现象,这些现象也引发了我们的思考,但是却并没有让我们的思维发生转变,这是为什么呢?我觉得可能是这些思考并不深入,没有戳到我们灵魂的痛点,痛过之后的“顿悟”才是推动思维转变的手。

    “为”就是思维转变引发的相应的行动。听过这样一句话:“你制定的标准,决定着你的人生”。套用在观—为—得模型中,就是思维制定了行动的标准,依照标准我们做出了一些行动,这些行动会让我们产生不一样的变化。

    “得”就是在采取了相应行动以后,得到的结果。不同的行为必然会产生不一样的结果,即便是同一思维引发的行为,也会因行动的方向不同而产生不同结果。比如,我们已经认识到了持续的学习是保持我们自身竞争优势的软实力,闭门苦读和拜访名师所达到的深度和广度显然是截然不同的,纸上谈兵和边学边练对知识的内化也是不能同日而语的。

    思维决定行为,行为带来结果,结果又反作用于思维。“观—为—得”思维模式因该是一个循环往复的闭环,而且是呈现螺旋式上升发展的,每一次的结果都是下一次改变的开始,在上一次的基础上的进行再次的修正、提升、完善,是自己发展自己、自己完善自己的成长过程。用哲学领域的说法就是“否定之否定”的过程。

    #观—为—得模型的精进打通#

    我在下乡扶贫的时候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同一个村子,基本相同的生产条件,有些人的生活就比较好,而且你能预见得到他的生活会越来越好;有些人就穷到揭不开锅,靠低保、救济度日。

    是懒惰导致的么?不全是。

    同样的两块核桃地,在过得好的人的地里做技术服务的时候,你会听见这样的话:“我把园子围起来,先养点鸡,等核桃结果了,我把园子改成采摘园,再搞点农家乐……”而在靠救济的人的地里,听到的却是这样的:“等核桃的补贴到期了,我可以把地卖掉,这样我就有钱了……”看,这就已经脱离勤劳致富的范畴了,这是思维方式不同而导致的贫富差异。

    过得好的人看重的是核桃地持续产出的能力,而在靠救济度日的人那里,他则紧紧盯着核桃地眼前能带来的收益,就像《会产金蛋的鹅》里的农夫一样,他急功近利,杀鹅取卵,不但没有得到他梦寐以求的财富,反而丧失了持续带来财富的资本。土地对农民来说,就是一只“可以持续生出金蛋的鹅”,而且只要你愿意,你可以通过不断的提高它的附加值来实现财富的增长,但是一旦将这只“鹅”卖掉,那就失去了可持续获得收益的资本,这只“鹅”会在别人的手中产出多的让你羡慕嫉妒恨的”金蛋“,可是这时候就算再懊悔也无济于事了。

    总结一下这两类人的思维方式,过的好的人是“我做什么(行为),就会拥有什么(结果)”的富人思维模式,而靠救济的人却是“我有什么,我再去做什么”的穷人思维模式,当然不同思维模式导致的结果就是拥有富人思维的人获得了他们预期的结果,而拥有穷人思维的人最后成为的那个样子,绝不会是他期待中的美好样子。

    这件事给我工作带来的启发是扶贫不能一味的提供资金、技术等表面上的支持,还应该从更深层次的思维模式入手,改变思维才能改变贫穷,才能让扶贫的结果可持续,而不是陷入“扶贫—返贫—再扶贫”的死循环。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观-为-得模式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lkas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