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这三个词,立刻让我想到的是如今青年男女找对象的条件,身边有不少各方面尚好的年轻人,找对象的条件不知从什么时间开始就演变到现在的既要、又要、还要这样人尽皆知怪圈之中,具体点讲那就是既要对方的人品好、高学历、高个子、高收入、有房有车;还要对方家庭无负担、父母有工作,如果是退休的要有养老金和医疗保障;有的还要三观一致或共同爱好等等,别说是样样都好没有短板的人间奇缺,即使有这样的满足条件,他(她)凭什么就要正巧选到我们这样的,并不一定是样样都能满足个人条件那个所谓的有缘人。
像这样能符合筛选标准的,现实中恐怕极其稀缺,自古就有“人无完人、金无足赤”的说法,怎么一到现实中,就把人可有瑕疵和金可不足赤的包容性给抛到九霄云外了呢。
究其择偶标准进化上升到如今很多人耳熟能详的苛刻地步,也是各方面因素决定的,如工作难找、生存压力大、钱不好赚等等,当然无论男孩女孩如果能在结婚前就把该准备的准备齐全,那将是求之不得一劳永逸的美事,那当事人或当事人的家庭是不是也应该为对方想想备齐期盼中的所有,是唾手可得的吗?有人说过:父母好不容易历尽千辛万苦供出一位大学生、研究生、还要极尽所能替孩子做好人生下一步下几步的物质准备,这也未免太不尽情理了吧。
每每在媒体自媒中看到类似事情曝光,我都会为那些苦苦挣扎在物质与精神极度煎熬中的父母叫屈,因为我也是为人母的人,也有儿女会面临相同的事情,何况我也是烟火中人,也很爱自己的孩子、也想给孩子提供最好的力所能及的帮助,但我没有那么大的能量、我即使及尽所能恐怕也做不到那么完美。
这里先把孩子的事情撂到一边,生活中那些既要、又要、还要的事情比比皆是,就像最近我们小区正在进行的老旧楼房改造,就集中地反映出多数人,包括自己在内的居民,既认为政府出钱给大家改善住房条件是好事,又觉得前期的刨路、埋管工程大、搞得大家出门不是坑就是洼,走路受影响、小车没地儿停、家里灰又大,因此引来埋冤声搞得一片哗然。
以上事情虽然会让人觉得南辕北辙,但从内心检视一下,好像又都同出一辙,归根结底无非是以“自我”利益为标准,虽然这种想法应该归于“自私”思想范畴,但谁又能限制忽略它们的存在呢?无从解释时,也只能把它归结为人性吧,这种难以改变的“劣根性”不是一朝一日形成的,也不是灌几付鸡汤就能解决的。
所以活在当下,接受现实,允许存在这种可能符合客观世界的发展规律,也只有正视它也可能才符合“无为而治”的“说道”,强行扭转怕是劲儿使不对就会折掉,真要把事情搞严重了说不定还会造成逆向后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