倚杖听江声

作者: 一笑东方 | 来源:发表于2022-06-18 06:13 被阅读0次

    倚杖听江声 

    文/一笑东方 

          喜欢手杖,是对文人情怀的一种亲近。         

          行走在红尘中,偶然看着路边被工友伐下的树枝,根据形状,我捡回去,然后进行去皮,削制,打磨,成为一根手杖。  起初没有经验,很多手杖刚做好就开始开裂。后来查阅了资料,才知道。做手杖的木料要用干料,湿料未能定形,水分太多,容易开裂。当然这也依木质而不同,有些木料也不这样,当然,最终还是干料轻盈。因为拄在手上的木杖还是要轻盈一些,过于重反而是累赘了。除此之外,手杖为了保持美观,还要涂上一层清漆,或者红漆手杖,都是好的。但是于我而言,我还是比较喜欢原木的原色的不加漆过的木杖。

            如我第一根手杖,是榉木手杖,我谓之如意,因为其形若如意,又若金箍棒。第二根,我谓之龙形柳杖,盖因其形如龙,上半段扁平如龙身。我发现它时,它被钉在一棵樟树上,仿佛一条受束缚的龙,我取之,回去后拔其钉,打磨一番,越发美观,虽有伤,但是龙气犹在。第三根,为李木杖,李树之枝,随形而做,仿佛“李”字草体,也有一股龙气。此三根,皆为遇见,没有刻意求之,故而随性。有时候我甚至觉得手杖在去皮之前,未经打磨之前,是轻盈而有弹性的,反而经过一番打磨之后,变得拙重起来,不知这是为何。我忽然想起卢梭的一句话:出自天然的都是好的,一经人手就变坏。

    自制榉木手杖

           

    自制龙形柳杖 自制李字杖

            当然,在我眼中手杖不宜过细,过细是树木未能长成之故,所以易折。也不宜过粗,过粗,显得臃肿,持之有村气。不宜过直,过直,好似武夫哨棒。不宜过曲,过曲,尽显妖气。不宜过高,过高喧宾夺主。当然,至于如何,因人而异,如果身形剽悍,那么粗壮的手杖也是合适的。当然你若身长九尺,手杖两米也不为过。 齐白石老人的手杖高至胁下,材质是藤杖,上半部弯曲如龙,底部峭直,白石老人拄之果然仙风道骨。林散之老人手杖为六道木,高度为一米二左右,我甚至觉得,晚年的林散之老人如果少了这一根手杖,会不会少一分仙风道骨呢?张大千的手杖一般,但是由于大千先生银须飘然,。那手杖也多了几分仙气。

    白石老人藤杖 草圣林散之六道木手杖 张大千之手杖

          中国有文化的东西,似乎都有几分老人的气质。唐装,老头穿着好。岂不知,在民国时期人人皆可穿。长袍似乎只有说相声的穿,岂不知民国教书先生,郎中,官员皆能穿。如今呢,越是中国的服饰越不能光明正大。我穿着唐装,走在街头,很多人侧目。为什么我们穿着自己的衣服少了一份应有的自信?或者是我们太容易接受,喜新厌旧,反而把固有的东西置之脑后,弃之如敝屣?

      文人多喜登山,看水,自然少不了一根手杖。但是,你让我大白天的拄着一根手杖,行走在大街小巷,只会引来异样的目光。虽然我不怕,但是我怕影响别人的观感。为自己,怎样都行,为他人,为家人,不妨改变。但是,我呢,宿舍在临平山下,没有晚修课的傍晚,一人缓缓上山,曳着一根木杖,就这样在山道上行走,人识,也不愿识人,不亦快哉!这个时候,我隐去了姓名,隐去了身份,成为了那个文化的我,成为了那个我喜欢的意境里的我。我已不是我,当然,我还是我。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倚杖听江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llkv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