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福建省
客家山歌是乡愁的名片

客家山歌是乡愁的名片

作者: 九级半 | 来源:发表于2016-09-18 22:38 被阅读0次

    ——龙岩市客家山歌传承人余庆明素描                    

                              □ 胡赛标

         中秋节前的一天下午。阳光透过窗棂,轻轻飘落在那间多媒体教室里。

    客家山歌是乡愁的名片

         龙岩市永定侨育中学八年级(1)班,飘荡出一阵阵优美婉转的客家山歌《月光光》:“八月呀十五呀,月光光,阿姆哎同崖唉拜呀拜月光。阿姆问一声,故乡就在哪方啊,月光呀月光光……请你讲崖知呀,哪里嘿崖个故乡?……故乡就在唐山啊,月光呀月光光……” 稚嫩的歌声,如一支柔美的小夜曲,委婉跌宕,声情并茂,迤逦飘忽,让学生们的心都融化了,沉浸于美妙的音乐意境里:皎洁的月色之下,南洋小楼的天井里,摆着一张八仙桌,烛火摇曳,月饼圆圆……母子二人,面朝唐山,祭月拜月,母问子答,浓浓的乡愁啊,就在月光光里得到慰藉;故乡的根脉啊,就在山歌的吟唱中埋在心里,植入记忆……

    客家山歌是乡愁的名片

            这是龙岩市客家山歌传承人余庆明老师传承山歌、推广山歌的一个片断。

    客家山歌是乡愁的名片        平头,方脸,壮实,纯朴,声音浑厚,这是余庆明老师给我的第一印象。1995年8月,他毕业于龙岩华侨职业艺术学校,随后到福建师范大学音乐系、集美大学艺术教育学院学习声乐,取得本科文凭,现任侨育中学一级音乐教师。 几年来,在中学的音乐课里,他已经向几百位初中生教唱了《月光光》《八月十五看月光》《阿哥出门往南洋》《山歌唱出好兆头》等客家歌曲,为推广客家山歌,播撒种子,培养新苗,他不仅自己学唱山歌、演唱山歌,还教唱山歌。2008年10月,他指导的学生范志丽参加龙岩市中小学生卡拉OK大赛,荣获二等奖。2014年1月,学生沈柯在2013年“海峡杯”首届闽台少儿歌手大奖赛中荣获银奖;他荣获优秀教师奖。2015年他被聘为永定虎豹乐团音乐培训声乐教师…… 客家山歌是乡愁的名片

           这节客家山歌教唱课,他仍然一丝不苟。他在黑板上书写着“胡、花、牛、咬、方、香”等字,比较讲解普通话与客家话声母、韵母的不同发音方法,以便学生们能唱出地道的客家山歌韵味,因为客家山歌是用客家话来演唱的。示范演唱,一遍遍教唱,学生们在笑声中渐渐能够独立演唱《月光光》了,但如何更准确地理解与把握《月光光》的情感基调,他讲述了客家人下南洋的历史,示范了随意加上重音的失误演唱。

    客家山歌是乡愁的名片

         “老师,什么是唐山啊?”一位学生举手问道,目光中闪烁着疑惑。 余老师解释说: 海外华人华侨自称“唐人”,聚居地谓“唐人街”,把故国称做“唐山”。为什么自称“唐人”,不称汉人或秦人呢?这是有历史渊源的。唐代,我国造船业和航海技术发达,中国人积极从事海上贸易和各种文化活动,那时有很多外国商人来到长安做生意和进行文化交流,有日本人、波斯人、马来人、印尼人。于是,亚洲南部海域,就成了东西交通的要道,当时唐朝与室利佛逝帝国关系甚密,这个国家统辖范围是马来半岛和苏门答腊岛。          

          公元890年,室利佛逝更名为“三佛齐”,并把首都从巨港迁到占碑。这期间,正值国内黄巢大起义,沿海居民为躲避战乱,纷纷乘船南渡,大部分到三佛齐来定居。因此,移居海外的人就自称“唐人”,称祖国为“唐山”,这个称呼代代相传,包括后来的欧美华侨华人也都自称唐人,聚居地为唐人街。唐人名称还有另一含义,由于唐朝曾经是历史上的强大国家,当时在海外享有很高威望,颇受外国人的敬重,因此中国人也以自称“唐人”为荣……

      他示范演唱了《月光光》后,又演唱了竹板歌《八月十五看月光》:“八月十五啊,巨哇看月光;巨哇看见鲤鱼跟水上啊……”“这两首客家山歌,大家觉得有什么不同吗?”余老师凝视着全班同学。没有人举手。“大家跟我唱一遍哈。”余老师说。《八月十五看月光》的山歌声,在教室飘起,曲曲弯弯,悠长婉转,笑声时断时续,宛如客家山路逶迤回环……

    客家山歌是乡愁的名片

            接着,他详细分析了这二首客家山歌的不同唱法:原创新山歌,融入了一些现代音乐元素;原生态山歌保留了许多颤音、滑音、倚音,还有语气词,更贴近客家生活气息,比如……在对比演唱中,学生们体悟出客家山歌的丰富多彩与调式变化。

        “客家山歌,不仅是客家文化的活化石,也是乡愁的名片,”余老师说,“学好客家山歌,可以知道自己的根脉,也可以纾解当代人浓浓的乡愁。”初中生未必能深刻地理解根文化的概念,但学唱客家山歌无疑在孩子们的心田里播洒了客家文化的种子……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为了更好地演唱山歌、教唱山歌,2000年7月,余老师拜“闽西山歌王”李天生为师。在李天生老师的口传心授下,演唱技艺发生了质的飞跃。“李老师演唱客家山歌,很讲究曲调的婉转悠扬,特别是他善于不断创新与变化。”余老师沉吟道,“同样一首山歌,今天唱是这个声调,明天可能就变成另一种唱法了。这正是他的奥妙之处。”余老师犹记得李老师教唱的情景:先请他演唱《八月十五看月光》,然后指出他演唱的不足之处。“我有些地方唱得太平直了,达不到李老师婉转悠扬的效果。”余老师回忆道。客家山歌也很注重艺术细节,有的词语发音拿捏到位,会产生独特的艺术效果。客家各地的山歌音调略有差异,演唱出来的风味迥然不同,永定山歌风格婉约,动人心魄……

            余老师对客家山歌产生浓厚兴趣,还与李天生老人讲述的故事深深打动他有关:2002年11月,李天生应邀赴美国参加“中国当代音乐与西方音乐的互相影响”音乐节,演唱客家山歌。那晚,威斯里安大学音乐厅人如潮涌,许多美国朋友、华侨华人驱车三四小时从纽约赶来,美国电视台在录像……“阿哥出门往南洋,一路行程路头长,阿哥到了南洋后,书信赶快写回乡,免得老妹挂心肠……”,李天生婉转深情、苍凉浑厚的歌声,让不少观众感动得流下了热泪。一位华侨在后台找到李天生,激动地说:“当年我下南洋就是这样的,谢谢您!”说完,他噙着泪花,想起往事,喉头哽咽,再也说不出话来。

        “我的竹板不知被传到哪里去啦?”李天生焦急道。“不用担心,美国人不会随便拿别人东西的,等下会送回来的。”朋友抚慰他说。果然,竹板被人送回后台来了,原来这简单的几片竹板,竟然能敲打出这么美妙的音符,美国观众觉得太不可思议了!太神奇了!他们将竹板传来传去,都想亲眼瞧瞧这竹板有什么“机关”没有。李天生如客家山路千回百转的歌声,穿越历史时空飘来,在音乐厅上空久久回荡,激起美国观众的心灵共鸣,掌声哗哗响起……在说话平平直直、不会拐弯的美国观众看来,跌宕起伏、婉转悠扬的客家山歌,无疑就是天界仙乐,美妙撩人,具有神奇的艺术魅力……这个故事,让余老师心湖泛起阵阵涟漪。 余老师想:连外国观众都这么喜欢客家山歌,将它当作“东方神奇”,自己更有责任传承好这一传统艺术,让它发扬光大,走向世界。

    他从客家山歌艺术中汲取了丰富的营养,让演唱技艺日臻成熟:2008年与2010年,他参加龙岩市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二次荣获“龙岩市十佳青年歌手”称号,被特聘为龙岩电视台签约歌手、龙岩市希望工程爱心宣传大使。2009年,他参加大型原生态歌舞集《土楼神韵》剧组,先后到北京国家大剧院、上海、杭州、深圳、台湾等地巡演。2010年3月,参加永定县人民政府主办的首届“永台妇女客家山歌大赛”,获得二等奖。8月,参加“龙岩市首届客家歌曲创作演唱”比赛,进入20首原创歌曲决赛。2011年11月,参加“新加坡第八届客家歌谣观摩会”演出。2012年2月,应福建省文化厅的邀请,在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福州三坊七巷参加“非遗”闹元宵汇演。本次会演,站在街旁的一位上杭老乡,噙着泪花,激动地对他说:“很久没听到家乡的山歌了。”朴实无华的一句话,让余老师被深深地触动:不会错,客家山歌解乡愁啊。

    客家山歌是乡愁的名片

          2013年5月,他参加“海峡客家妇女山歌大赛”荣获二等奖。2014年10月,2014“两岸四地”客家歌曲(东莞)邀请赛中,他表演的山歌演唱《八月十五看月光》,荣获金奖。2015年他荣获福建省首届“丹桂奖”电视曲艺大赛业余组节目奖二等奖。2016年4月,他又在第三届广西•柳州三月三“鱼峰歌圩”全国山歌邀请赛中荣获“最佳表演奖”……

          近日,余庆明老师打听到下洋有位耄耋女山歌手谢可珍,唱法很有原乡的特点,他又去给她录音,探讨、研究下洋山歌的特色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客家山歌是乡愁的名片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lmge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