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辉敏:人生出彩功记谁
张范津
耿辉敏,男,1981年生人,内丘县弘传邢瓷陶瓷有限公司生产厂长和技术总负责人。深得“定窑三杰”之一的中国陶瓷艺术大师陈文增、定窑陶瓷材料配方大师牛占圈的真传,是中国陶瓷艺术一级大师李会生的关门弟子,河北省民间工艺美术大师(瓷艺类),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邢窑陶瓷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他和他的团队完成的 “邢窑白瓷传统工艺恢复与技升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荣获省科技厅“科学技术成果”证书。他们所设计研发的邢白瓷作品“五谷丰登对瓶”“富竹瓶”荣获第六届河北省陶瓷艺术与创新银奖,“聚福瓶”荣获铜奖;“丰收”荣获第七届河北省陶瓷艺术与创新金奖,“葵花向党”“福运”荣获银奖。写完这些,后面还得加上“等等”两个字,否则就不算全面。
在这样一位取得如此成绩的达人面前,只要不十分自傲,你肯定会投去仰视、敬佩、羡慕的目光。而此时若再告诉你这位达人是一位聋哑人时,你则势必会惊掉下巴。
不错,这就是真真实实的耿辉敏。
【壹】
一个常人若能够获得这些荣誉,取得这些成绩,尚属不易,甚至很难,何况一个聋哑人?我不禁发问,是谁让耿敏辉的人生出彩的?
听了介绍、读了相关资料后,豁然明白,耿辉敏之所以能够出彩,其父亲的“发现”当记首功。
耿辉敏的父亲耿增群可谓内丘县知名的成功人士,他是内丘天厦房地产开发公司经理、内丘县弘传邢瓷陶瓷有限公司董事长,并且还兼任着内丘县工商联副主席、老年书法协会副会长、诗歌协会顾问、慈善总会副会长、爱心救助协会会长、好大哥调解工作室副主任等职。他是邢台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河北省“金牌调解员”,邢台市第十五、十六届人大代表。有人说,他拥有的头衔之多,掰着手指头也数不过来。不过这从不是他炫耀的口实,这些头衔除了标志着他的成功和他对社会事务热心外,“衔”外之音则是对他高超能力和见识的认可,若不具备这些,谁会拉他当会长、当主席?
俗话说“家要兴,看后丁”。其过人之处更表现在对残疾儿子优势、能力的发现和发展上。他用自己的能力和见识,把本来是一盘死棋的棋盘,硬生生的给走活了。
一位教育家曾经言之凿凿地说,优秀的孩子,不是培养出来的,而是因“发现”才使其走向了优秀的。耿辉敏的出彩恰巧证明了这位专家判断。
耿辉敏出生不久,便遇到了一次突发高烧,这下可吓坏了父母。他们抱着儿子在大小医院穿梭,吃药、打针、输液,一番番折腾过后,小辉敏的病不但没有治好,反倒由于药物中毒,致脑神经损伤,使其坠入了“无声世界”。
“爱其子则为之计深远”。小辉敏今后的路该怎么走,一家人陷入了深思。
“老天爷饿不死瞎家雀儿”耿辉敏的父亲常用这句话安慰自己。
因为他知道老天爷是公平的,他为你关上了一扇门,必定会为你开启一扇窗。作为家长你若不想让那只“瞎家雀儿”饿死,那就应该帮助它找到那扇窗的位置,在让其从窗口呼吸到新鲜空气的同时,给它以出路。他心心念念地为儿子寻找着那条符合其能力、符合其价值的人生之路,帮他选择着一部听从内心,爱其所爱,适合自己演出的剧本。
在细心的观察下,慧眼独具的耿增群终于发现了小辉敏那侧枝旁出的另一种禀赋。他虽然失“聪”,但却意外得“敏”,或许是听不到声音的缘故,他对事物的观察思考比常人更加专注细密。他善于动手操作,而且学啥像啥。他用谷物创作“五谷画”,用沙子拼出“砂石画”,用黑白瓜子皮做出“老鹰画”。他对照一副毛笔字,一笔一划的临摹,竟让行家“看走了眼”。
针对所发现的小辉敏这些优点天性,父亲为其谋划着将来。
他先后把他送到了河北、山东特教学校,学习手工、画画、服装设计等,耿辉敏样样干的有模有样。以优异成绩为自己的大学生涯划上了圆满的句号。
为了发挥他善于动手,精于钻研的的优势,父亲特意把他安排在了自己创办的弘传邢瓷陶瓷有限公司,干起了陶瓷研发和设计的工作。因此才有了那些令人眼花缭乱的荣誉。
我为耿增群作为父亲的发现点赞,为其决策鼓掌。
【贰】
时势造英雄。如果没有三国争霸,就难以出现足智多谋的孔明。没有辽阔的草原,更成就不了成吉思汗欧亚间的驰骋。
二十一世纪世纪之交之际,可谓内丘邢白瓷文化产业的发轫期,此时多处邢窑遗址相继发现,1996年邢窑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内丘邢窑遗址考古发掘项目获评“201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此时,一批立志恢复失传已久的邢白瓷烧制技艺的有识之士,按照“保护、恢复、传承、发展”的方针和思路,相继组团下海,东找西寻,化验、分析、测试原料配方,师承古法,研究实验烧制工艺。此时,于2014年2月注册成立的弘传邢瓷陶瓷有限公司,便是其中最有情怀、最负责任的一家公司。
耿辉敏进入了弘传公司。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耿辉敏终于得到了他人生出彩的舞台。
“一张白纸,才好画出最新最美的图画;一领白瓷,方可演绎出变幻万千的彩绘瓷器。邢窑,就是创造白瓷产生奇迹的地方”这是邢瓷博物馆展厅前言的开篇语。这如诗的语言所描绘的不就是耿辉敏心目中的诗和远方吗?
【叁】
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才是变化的根据。鸡蛋在适当的温度可以孵出小鸡,而若是石头再合适的温度也孵化不出小鸡来。耿辉敏的人生出彩,更得益于他的坚持和毅力。
我们今天遇到的那些看似很简单的问题,是因为有人解决了所以才成为“简单”,如一张窗户纸,在没人捅破之前,那就是一个复杂的黑洞。
耿辉敏来到弘传后立马便进入了“黑洞”期。
当年从全县范围看,传统烧制工艺可谓一片茫然,因为邢白瓷烧制到金元以后基本消歇,民间小作坊的烧制,则多以陶器和粗瓷器为主,尽管与邢窑工艺有不少相仿之处,但早已在二三十年前就停炉了。老艺人大都相继去世,无意保留下来的残炉破窑也大部分已经坍塌。
不了解传统烧制工艺,又无史料可查,一个零起步的门外汉,要想承担起“恢复邢白瓷烧制技艺,还原古人智慧,发扬这项技艺,让邢白瓷跟现代生活融合”的重任,谈何容易。对此,常人尚且望而却步,何况一个聋哑人。
优质材料是基础,合理配方是前提,控制炉温是关键。他从配方、材料着手,从炉温控制着力,一次次试验,一次次失败,眼看着一件件精心制作的作品烧废了,不得不砸碎、扔掉。他没有气馁,不敢灰心。
耿辉敏硬是靠着自己那股不服输的毅力,靠着自身特有的专注,靠着优于常人的模仿,一步一步向前推进着,也一点一点向成功靠近着。
经过400多个日夜的埋头钻研,上千次的调配实验,终于在2015年7月,成功烧制出了类雪类银的第一窑仿古邢白瓷。经中国建材集团(咸阳)陶瓷研究院专家鉴定,多种化验指标与古邢窑白瓷高度一致,成果水平被认定为“国内领先”,并荣获了河北省“科技技术成果”证书。
看着沉睡千年的“文物”在自己的精心呵护下活了起来,耿辉敏会心的笑了,耿辉敏们开心的笑了。
只有让文物“活”起来,才能让文化“火”起来。弘传邢瓷陶瓷有限公司的仿古邢白瓷,进入了“邢台市十大旅游必购商品”名单,成为广大邢白瓷爱好者的收藏佳品。
心底的“种子”,终于长成了大树。耿辉敏实现了自己的人生出彩!
2024年4月30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