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我之行,明你研路。
这里是暴风雨考研分享专栏——研路故事
欢迎更多上岸的小伙伴投稿
让学弟学妹们少走弯路!
2019 跨考征途
2019考研终于落下帷幕,而我也得到了还算知足却并不满意的录取结果--贵州大学机械工程专业硕士。我是应届考生,本科院校非211/985、非双一流,院校普通,我的心却不普通。
2015年,我稀里糊涂地在长辈的安排下选择了处于土木工程学院的力学专业。大三之初,对力学专业就业前景的困惑和土木行业风吹日晒的工作环境让我越来越想逃离,便萌生了跨考车辆工程的想法。
2018年4月份,我开始在网上查找有关车辆工程考研的相关信息:院校、专业课、报录比等等,期间也会反复搜索一些“跨考车辆工程难么”之类的问题,搜索得到的信息无不让自己更加焦虑,但我却从没有过改变的想法,大概我也是个“不撞南墙不回头的人”吧。夹杂着对大城市的渴望,我把院校定在了位于广州的华南理工大学,五月底我便匆匆忙忙买了专业课资料,抱着不考380就复读的决心开始了考研之路。
十月初,我毫不犹豫地在研招网填写了报考志愿:华南理工大学车辆工程专业硕士。直至10月28号,华南理工大学公布保研名单,去年无人问津的车辆工程专业硕士竟足足保研了14个,留给统考的名额仅剩12个左右,都说考研是一场赌博,我大概是输不起的人,当天晚上我便改报了武汉理工大学车辆工程专业硕士。后来证明我的决定也是正确的,2019年华南理工大学车辆工程专业硕士复试线为406,可以说高的离谱。此时更换学校对我来说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那时我已经做了近十年的专业课真题,临时更换学校让我不得不重新拾起课本,再次对着武汉理工大学的专业课真题整理重点,更重要的是十一月份更换学校对一个跨考生来说有不小的心理冲击;另外没有机会去自己想去的城市也是一件很丧的事,好在凭着对《下一站 茶山刘》这首歌的喜欢,对武汉也有了很多憧憬。
2019年1月16号早上,考研成绩公布:386、排名95,今年形势比我预想的要更严峻,但好在我这个成绩录取还是很有希望的,1月27号左右,回到学校我便开始准备复试。笔试科目为《汽车构造》,难度比我想象的大,内容比我想象得多,700多页的书、数不清的机械图对我一个土木学院的学生来说,确实吃不消。期间装着被刷的恐惧萌生了调剂的想法,机缘巧合下我联系到了一位重庆邮电大学的导师,其研究方向我很感兴趣,另外这位导师是我班主任的大学室友,情况很明了,如果选择去这所学校复试,我的风险会小很多。对于一个跨考生来说,这是多么诱人的机会啊,学习到自己喜欢的方向,导师又有实力,但我还是放弃了。3月31号武汉理工复试结束,4月1号晚上便出了复试成绩,果不其然笔试成绩比较差,我与武汉理工大学彻底无缘了。还记得当时大概是晚上11点,我出了酒店,进了网吧,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填写了调剂志愿。当时已经是四月份,早已过了调剂的黄金时间,第二天研招网上填写的三个志愿便全部把我拒绝了,其中一所省内二本高校的拒绝让我彻底打消了调剂的念想。看着一个接着一个比自己低几十分的同班同学被211/985高校录取,自己心里越发委屈不甘,再加上身边一直有个“讨厌鬼”在我面前对别人重复着:“考研没考上”的话,让我更加难受,却也无力反驳。
可能命运眷顾不放弃的人吧。抱着“人生终归是一个学习的过程”,我再次填报了北京理工大学车辆工程非全日制专业硕士,上海海洋大学机械工程专业调剂,浏览研招网的同时又惊喜发现4月4号凌晨贵州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再次开放了调剂系统,我立马填报了该校机械工程专业调剂。4月4号下午我先后收到了北京理工大学和贵州大学的复试通知,权衡之下我选择了贵州大学,即使笔试科目《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没有学过,但对全日制研究生的渴望让我毅然做出了这个决定。5号清明节,早上九点钟我回到学校,找机械学院朋友借书开始学习,8号下午的机票,9号笔试和面试,‘时间’在这个时候显得愈发珍贵。在去机场的路上,我收到了上海海洋大学发出的复试通知,但我明白,选择了贵州大学的复试就意味着放弃了另外两所高校。面试完,自我感觉老师对我这个土木学院的跨考生很不满意,心里绝望透顶的同时再也没有一志愿被刷时的平静,产生了对贵州大学无比的渴望。晚上6点钟左右,QQ群公布了我们的复试成绩,查阅到复试成绩和总成绩均排第二,第一反应便是打电话给老爸,因为自己一个人来这里复试,老爸老妈都不知道,直到确定自己可以录取,才有勇气告诉家人。至此终于结束了调剂之路。
对我来说,考研最难的是调剂的日子,回想起来在酒店学习到凌晨两点的场景依旧有所感触,不过很庆幸能够在今年近16000人调剂贵州大学的人群中上岸。考研会越来越难,但希望考研学子不要放弃,路漫漫其修远兮,汝将上下而求索。
感谢励志欢同学的分享
近期会有工作人员联系你发红包哦~
也欢迎在看文章的你来分享
【欢迎大家评论、留言~】
-- END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