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朋友圈曾经是一道防线

朋友圈曾经是一道防线

作者: 热情到过关 | 来源:发表于2017-10-20 20:55 被阅读0次

有时候,

一个人行走久了,会有些疲惫。

想停下来,转身抱抱我身后的你。

有时候,

一个停留久了,会有些想念。

想找个时间静静聆听,

你那触碰心底的声音。

◣微尘&允◥

"朋友圈展示三天,并没有不把你当朋友看。请允许我也有自己不想展露出来的小脆弱,屏蔽你我做不到,但愿你的眼里,都是我的微笑。"

1

不知道你有没有注意到,自从微信推出朋友圈“仅三天可见”以来,身边越来越多的朋友选择了这个功能?

事实上,微信推出这个功能之初就引起了很多争议。有些网友表示:我把朋友圈毫无保留地公开了,而你却只给我看三天的动态,要知道不加你好友的话,劳资还可以看到你十条朋友圈动态呢~

既然明明知道开启“仅三天可见”这个功能会拉仇恨、甚至会被朋友拉黑,可是为什么还有很多人坚持使用这个功能呢?

上周,阿信来找我,跟我说了说他的烦心事。他说最近交了个女朋友,也经常去翻她的朋友圈,却只能看到对方最近三天的动态,再之前的就看不见了。

阿信疑心重重地问我,我就是搞不明白,她是不是对我有所提防啊,难道喜欢一个人不是应该向他坦白自己的过去么?就为了这事,阿信生气地去质问姑娘,两人就吵起来了。

我笑他,哥们,你真是榆木脑袋啊。每个人都有一些不想对他人提及的往事,你硬是要刨根问底,试问哪个姑娘能受得了你。

他满脸委屈,我不也是为了更好地了解她么?

我说,你这么穷追猛打,不但显得缺乏自信,而且还会被姑娘贴上心胸狭隘的标签。你若是真爱她,就不要轻易去过问她以往的感情经历。如果你太介意她的过去,你们也不可能会有将来的。

朋友圈是一个人的生活的轨迹,它真实地记录着你在什么时间地点,见了什么人,吃了什么饭,久到我们的记忆都模糊不清,它还能真实地反映我们的成长。

2

选择朋友圈三天可见,有的人可能是不想活得过于透明,想保护一下自己的隐私,有的人是不想让陌生人只通过朋友圈来了解自己,还有的人可能只是单纯的好玩而已。

有时候我们可能会想,作为朋友,朋友圈却只有三天可见,连访问的权限都没有,是不是我们的关系连陌生人都不如,至少陌生人还能看十条最新动态。

甚至,有人几天没有发圈,对着那块空白,签名上做了温和的解释:别误会,我并没有屏蔽你, 三天可见而已。

信息爆炸的时代,更多的好玩有趣风速般的迭代更新,让人目不暇接;潜流暗涌之下,深度阅读变得困难,愿意深度交往的人也在锐减。

网络给了人联系,却未必给人交流。

不愿再把自己暴露在朋友圈,其实也并不是偏见,而只是想过的简单一点。

曾有人讨论现在的人们为什么不爱发朋友圈了,网友们的留言代表了很多现实:

不是不发,只是对自己可见 。

自己的人生,别人无权评论。

太忙太忙……也就没时间装13。

不如意事十常八九,可与言者无二三。

别人发的都是广告,越来越烦。

说多了矫情,有的小情绪不适合分亨。

加的人越多,越不敢发了。

我的朋友圈就是给那一个人看的,…后来,他离开了。

不是爱你的人,谁会逐条不落的总看你的朋友圈?!

感觉自己没什么可发的。

别人的世界你不懂,你的世界别人也没必要懂。

没有在乎的人,发不发朋友圈有何关系。

…………

曾经沾沾自喜晒生活的人,终于发现 ,生活终究是用来生活的 。

晒与不晒,完全改变不了什么。

曾经风靡一时的朋友圈,已从宣泄小情绪变成了喧嚣的大集市,越来越扩大透明成一个开放的窗口。

窗口里的人只管接收着七零八碎的信息,而不必把自己展览出去,因为它注定已不是你的私人订制与专属。

因为,人总是既渴望被懂得,又害怕被看穿。

3

朋友圈曾经是一道防线。

加不加朋友代表着想不想和你做朋友。

认识的不认识的,想加的不想加的,都曾经荡漾在这道防线上。

你加我代表着友好, 你加我也可能只是礼貌。而不加便代表着高傲 ,暗示着绝交。

曾经每一个人如同小心翼翼的蜘蛛,在请求与添加之间做着思索与防范,以为那是自己可以控制的后花园。

最后却发现选择自我封闭,就意味着失去全世界,网络时代的产物,总少不了循序渐进地开放。

而一旦全面打开防线,装作随遇而安,便似狭窄生活的过道里,安装了友情出演的探照灯, 你的一言一行都晃荡在明亮中。

你的心情便不仅仅只是你的心情,而有可能影响到别人的心情;你的吐槽有可能被当事人看见 ;你的牢骚怨言也足够让上司误会。

而悄无声息的自己可见便应运而生。

只把自己最灿烂的一面,放在每个人印像的首页,似乎更符合社交的礼仪。

4

朋友圈是朋友圈,朋友是朋友。

不是有了朋友圈就有了朋友。

随着相熟或不熟的人都加了朋友,每个人的圈子都在无声地壮大。

可是你的隐私却越来越紧缩。

每个人的生活依旧烦恼大于喜悦,快乐之所以难忘也贵在难得。

你生气了,抑郁了,悲伤了,很想找个人倾诉衷肠,可是你打开朋友圈,逐个翻下去,你可能找不到真正能让你放轻松的人。

甲原本是相熟的,只是除了点个赞也有半年没见了,贸然去诉苦,怎么都觉得突兀。

乙这个人性情爽朗,像是个太阳,可是人家过得好端端的,你带着阴影去联系,不是给人家抹黑吗?

丙、丁都只见过一两面,自然不熟的,哪有无缘无故自爆隐私的道理。

剩下其他的相关人员大多八杆子打不着的感情,自然统统略过。

最后你发现,朋友圈只适合周知欢乐,不适合分享忧伤,毕竟快乐是可以晒得,蒸发的是正能量,而忧伤是适合藏的,因为忧伤只能是自己的忧伤。

不是有了朋友圈你就有了朋友。

成年人的友谊,要么志趣相投,要么是有利可图,互惠得利,礼尚往来,才可以维持平衡。

而最好的关系,更讲求门当户对。

单方面的人际关系,是不能长久的。

今日乐相乐,别后莫相忘,交际场上的热闹注定只是春梦一场。

有人说,一个人不可能有很多朋友。所谓朋友遍天下,不是一种诗意地夸张,便是一种浅薄的自负。

热衷于社交的人总是自诩朋友众多,其实社交场上的主宰绝不是友谊,而是时尚、利益或无聊。

很认同的是:真正的友谊是不喧嚣的。

5

朋友就是一段段的时光。

人和人相遇靠的是一点缘分,人和人相处需要的是诚意。

而一个人身边的位置只有那么多,在这个狭小的圈子里,有些人要进来,有些人就不得不离开。

从童年到少年再到中年,每一个阶段都会有新的朋友,每一个阶段都是挑剔的晋级。

年幼时能玩到一起就是朋友了,年轻时喜欢你就是朋友了,而越年长却越渴望懂得,也就越难交到可心的朋友了。

曾经为了一场分离而泪流满面,那种难分难舍的伤感,只是年少单纯里的刻骨铭心。

那些曾经一起买过盒饭的年轻的同事与朋友们,花样年华的后来,失散在不再相交的路口。

从此,被千差万别的际遇分开,如蒲公英的种子,一阵风就再也不见。

等一路走过山高水远的行程,一路迎来又送往了相伴成长的身影,不知何时,眼神与内心都已开始坚硬。

多年后因缘际会若是有好容易联系上的,最初是失而复得的惊喜,等到互相站在面前,却发现那熟悉里的陌生足够让人相顾无言。

原来心心念念的并不是某个人,而是那些不肯舍弃的旧时光影。

回不去的是从前,一路狂奔的却是余生。

而朋友就是一段段的时光,在一路的邂逅与擦肩中,走着走着就散了,想着想着就淡了。

生活不就是这样,磕磕绊绊,却始终不能停止脚步。满怀期待,却时常落空,爱的人只能远远望着,在乎的朋友最终不免相忘于江湖。

张小娴说,离别与重逢是人生不停上演的戏,习惯了也就不再悲怆。

你来我热情相拥,你走我坦然放手。

6

任何感情都需要经营。

总是会在突然间发现,原来不少要好的朋友渐渐失去联系,原来友情和爱情一样,不去经营,也一样会形同陌路。

《北京,有2千万人假装在生活》之所以火爆,是因为里面有很多的场景描写让人感同身受,比如说朋友:

“在北京,交换过名片就算认识,一年能打几个电话就算至交。如果还有人愿意从城东跑到城西,和你吃一顿不谈事的饭,就可以说是生死之交了。至于那些天天见面,天天聚在一起吃午饭的,只能是同事。”

其实不仅仅是北京,不管在哪个城市生活的我们,也同样是相似的结局。

每个苟且在城市里的人,身上都自带螺壳,沉重喘息间,更愿意把身心锁在三尺空间里。

交朋友的时间、精力、物质成本,如果只会让人厌倦,那么早晚只会舍弃。

而对于老朋友,不闻不忘不一定是忘记了,但一定是疏远了,彼此沉默太久,就连主动都需要勇气。

朋友是需要面对面经营与维护的,成年人的友谊更需要这种规则。

感情不是朋友圈里点个赞,写个评论就会加深的,感情的温度更需要热乎的气息。

很多时候,我们忽略朋友并不是不再喜欢,而只是懒惰,总以为来日方长什么都有机会,其实人生是减法,见一面少一面。

7

孤独是人的宿命。

周国平说,孤独是人的宿命,爱和友谊只能把它抚慰,却不能把它根除。

不管你的朋友圈多庞大,不管你的朋友是多还是少,时光不老一路陪伴你的却是孤独。

那些更高级的哲人独处着,并不是因为他想孤独,而是因为在他的周围,他找不到同类。

而我们凡夫俗子,人到中年,也会有沉淀后的发现,那就是生活深远的意义已不是交朋友,而是学着与自己讲和,学着少些偏见,学着享受孤独。

最深的孤独是站在人群中却哑口无言,如同朋友圈里不论如何喧嚣,你依然是安静的自己。

灵魂中最深的孤独是伴随着清醒而来的,它让你学会沉思与懂得,又因为懂得而慈悲。

也就突然懂得了席慕蓉的诗,友谊和花香一样,还是淡一点比较好,越淡的香气越使人依恋,也越持久。

喜欢王海桑的《想起一个遥远的朋友》:不可能老是想着你,你不是我火烧眉毛的生活,但当闲暇时候,就会偶尔把你想起。想起你我站在灵魂的深处,就那样互相望着,那么简单,那么美好,如果我不是小心忍着,就要笑出声来。

喜欢他说的那种友谊,不管你还相不相信友谊,只要你回头,还会有人在那里等你。

忽然发现,朋友圈只是我们认知社会的工具。

竟与朋友无关。

—end—

转载须知

故事储存中心原创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若发现侵权,将追究法律责任!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我们微信公众号,微信搜索公众号【故事储存中心】点击关注

◇商务合作微信:chyun90

相关文章

  • 朋友圈曾经是一道防线

    有时候, 一个人行走久了,会有些疲惫。 想停下来,转身抱抱我身后的你。 有时候, 一个停留久了,会有些想念。 想找...

  • 防线

    爱 只有一道防线 就是爱上 那一道

  • 今晚八点半,与友分享,颂“长城“

    文/时惠(小点) 我要歌颂妳一长城 你,曾经是大汉民族抵御异族的一道似乎是不可跨越的界限 是军事的防线,...

  • 免疫系统第一道防线。

    人体的免疫系统有三道防线,其中最先接触外界入侵者的就是第一道防线,第一道防线它可以阻挡几乎所有的入侵者,它所使用的...

  • 用好这个新功能,报表数据安全瞬间提升一个等级!

    有人说,它是防止多媒体盗版的“最后一道防线”。产品君则说,它是防止企业数据泄露的“第一道防线”。 相信很多同学已经...

  • 【似水流年】第五十一章    定时炸弹

    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道防线,对强大的人来说,这道防线要牢固许多,对弱小的人来说,这道防线就很容易被人攻破。 周日晚上...

  • 第十四章 交战

    前言……算了,不写了。 前情提要: 第一道防线已经被破,第二道缓冲区无实质歼灭效果,转入第三道防线! 防线已经千疮...

  • 最后一道防线

    1 你好... 还记得我是谁吗? 不记得没关系,我记得你。 第一次见你的时候...你穿着白衬衫,水洗的旧牛仔裤,头...

  • 最后一道防线

    今天莫名烦躁,可能是从昨天订房没回复、照片没ps、有事不找我开始的不安,再到今天信用卡拎不清的帐,莫名其妙消失的表...

  • 最高院发布典型案例,严厉打击拒不履行法院判决裁决

    司法是最后一道社会安全防线,是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财产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 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难以避免会发生一...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朋友圈曾经是一道防线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lqbu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