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2023-09-23 浅释隐者

2023-09-23 浅释隐者

作者: l一泠 | 来源:发表于2023-09-22 06:09 被阅读0次

       隐者之隐,各有缘由。隐者中有为个体之因,受情物所困,挣脱而隐,其心甚茫;有为社会大因,避恶抑邪,决然而隐,其心甚明;亦有自认看破红尘,放下世情,欲逃俗界,其心甚逸;还有等等之因、之态、之状。为社会大因,归隐者中又不乏明智慧心,才情横溢,撰书立学之名士,愈引发人们探究之兴致。

       自有一点超然物外的天性;因天性使然,便自有了一点“隐”之情结,故在不经意间便对“隐者”的生存形态及心境多了几分思索与寻究。才智甚高,且具盛名之士,倘若身处黑弊暗世,当政者无道,又欲将其揽之麾下,为其保驾效力。若他们选择了出仕晋爵之途与时弊同流合污,依附了便有望攀得高位,揽得重权,尽享荣华。而他们未听命顺从,随污进浊,却以避世之态抵御黑暗,承受着执政者的不容与沉压。他们才智非凡,情怀高远,傲然于世。他们所具备的品质,有着大善的准则,大美的意境,罕而优。他们是社会中向正德、向善美的积极因子。这样醒世独立的隐者,可谓勇士,千古流芳。倘若他们生活在一个昌明之世,以他们的高品卓才,谁又能说,他们不会在治国理政或文哲之域有一番大作为,成为国之栋梁呢?

       再言,倘若具备真才卓识之人,又处在社会正向有序的变革发展进程中,从政者及社会中难免有弊端陋习,为满足所谓自我品性的高洁,便拂袖隐去了。我以为,他们纵使再才华横溢,再身洁品高,这一“隐”便成了社会发展的消极因子。他们虽满足了自身的精神灵欲之需求,却放下了对家国应有的责任与担当。他们所谓独立人格的骨子里过于自我了。这类隐者,他们选择遗世独立的生活形态,虽不便指责,但缺乏了大爱,让人惜之,不值过赞。极可能他们若未隐,其卓识才华也未能得以尽展,但只要行之了,就有憾而无愧了。倘若,没有那些献身社会的高卓之人,又何谈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世间既有隐之名士,却也不乏忘我之大家,他们才是真正值得我们敬赞的。孔子曾曰:“古之士者,国有道则尽忠以辅之,国无道则退身以避之。”此言极是,选择“归隐”与“入世”,我以为,绝不能随一己私愿而定之。我们现正处在复兴中华,变革发展的关键时期,正是需要卓越的有识之士,奉献其才智,贡献其心力,勇于创造践行的时代,若选择了归隐、逍遥,那不是大道。

      再多言,那些身在权位之中,却有“意隐”之为的人,则应唾之弃之。这等人士,他们将会在“意”中逍遥,“行”中敷衍,确确成为了有碍社会发展的阻力因子。隐者中亦有那些有点小才情,不愿随世俗,遵规界,舍得下世间情与责,乐得自我逍遥之隐者。这般逍遥,那可不是乐意者即能为之的,更何况逍遥之中不可能尽是逸乐,必有苦衷……还有等等之因、之态、之状,不一一赘述。

       总而言之,隐者均为避世之人,历代皆有,形态种种,释解亦种种。如白居易的“大隐隐于朝,中隐隐于市,小隐隐于野”之解,广为人知;另有“彻隐”、“约隐”、“意隐”等等。隐者群体庞杂,个体差异甚大,其社会属性确难以界定。

相关文章

  • 2023-09-23

    嗨,好久不见。 似乎并没有好转。

  • 隐者与行者的对话

    行者问隐者:“这雨啥时候能停?"隐者回答:"酒喝好了雨就停了!” 行者又问隐者:“那酒啥时候喝好?” 隐者又回答:...

  • 浅释

    与远声谈及《阿弥陀经》里的一句:我今向世人说此难信之法。以及《心经》中:无无明。亦无无明尽。 说明世间很少有善男子...

  • 圣人与隐者

    圣人统领江山,无意中发现了隐者,发现隐者思想深邃,想邀请他入朝为仕,开了很多条件,隐者置之不理,圣人见了隐者,愈发...

  • 《药师七佛经》

    《药师七佛经》1:《药师七佛经浅释》 第1课 索达吉堪布_腾讯视频 《药师七佛经》2:《药师七佛经浅释》 第2课 ...

  • 隐者

    到了傍晚,日光退潮后暗礁们便扮演成星星它们遍布在幽蓝与幽深的穹顶 有时候牧者并不愿意现身潜在暗处,挥动风鞭驱赶流云...

  • 隐者

    隐者来我家的时候,才一个月大。 那年暑假回外婆家,表哥听说我喜欢猫,正好亲戚家的猫刚生了崽,就跑去给我要了一只。我...

  • 隐者

    天为鼎 地为尊 风吹草莽论英雄 荆棘生 声声 涕 拔刀举剑向苍穹 成为英雄 败不为寇 褪华表 展素装 放眼尽收万重...

  • 隐者

  • 隐者

    徐行清风拂面, 静坐明月当天。 松间一鹤歆舞, 山归我醉岚烟。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023-09-23 浅释隐者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lqtb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