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出打工的我们很快就要回去过年了,看到公司放假通知,今年比往年放假时间长了一些,同事们都很高兴,开始兴奋的买车票了,对于家在外地的我们长长的年假是个好消息。
今天逛知乎的时候看到这样一个问题《2018年后,你还会回到北上广等一线城市吗?》其中一个回答说到:所谓的逃离北上广(深)分为两种,一种是“狼狈逃离”,一种是“衣锦还乡”。
其实这个问题我也想过,还要不要继续出来?不出来,在家里要做什么?在家好还是去大城市好?
01
初中的时候有个很要好的同学,毕业后她出去打工了,而我读了高中,那时候我没有手机,也没有像一些同学那样有电脑玩QQ,只有家里的座机,在周末回家后她打过来才可以联系到我,尽管这样我们仍然保持了很长的联系。
后来她的手机被盗了,没了我的联系方式,而我也去到了另一个城市读大学,从此没了联系。
直到早段时间通过同学我们又联系上了,她有了几个小孩,在家一个小孩一个小孩的带着,跟我说她已经很多年没工作了,在封闭的小城市对于外面的很多都不怎么了解,而我在广州依然单身着,聊着聊着发现我俩有很多已经聊不到一块了,对于小孩、婆媳、老公等等家长里短我不懂,而对于职场、读书、参加活动等等她也不懂。
于是这份友情也就没了当初的那般“如影随形”,心有灵犀。
我知道,在我们那里像我这个年纪如果还没有结婚生小孩,一定是会被说得要找地洞钻的,会听到很多闲言碎语,会有很多场相亲,只有如我同学那般相夫教子才是正道。
然而在广州我却得到了很大的自由,可以安心的去追寻我想要的,同时身边还有很多跟我一样追求独立之人,让我觉得自己并不是“孤军作战”,我不是异类。
这里给了我很大的包容,春节后还会回到这里。
02
上个月去图书馆借书,有一本找不到在哪个架上,于是问了旁边的人,她带着我去找,看到我手上还拿着好几本,便边走边问我:你借这么多书啊,平时是不是很喜欢看书。我告诉她每天睡前会在床上看一会。听到这,她打断我说:最好不要放在床上看,借阅的很多人摸过,还有你把书拿去下面的图书消毒杀菌机里去杀下菌吧。
那是我第一次知道还有这个细节,然后借好跑去试了下杀菌。
就是这个来到这个城市,见识到了很多诸如此类的东西,涨了知识。
在我最近读叶圣陶和夏丐尊的《文心》这本书时,我在想这么好的书以前老师怎么没让我们认真看看?不然也许会有个很好的作文启蒙啊。
有可能那时我们的老师也没发现吧。
昨天在韩大爷群里看到一个同学分享自己母亲考在职研究生的事,说到一边工作一边读研一边复习一边带孩子,给她做了一个很好的榜样,她觉得有个勤奋的妈妈对孩子很有激励作用。
看到我是一惊,假如自己做了母亲,能不能给小孩一些很好的言传身教?
我很庆幸还来得及。
在这个城市拥有很多资源,给了我不一样的眼界,有了很好投资自己,认识接触那些优秀人的机会。
春节后,我还会回来,我得回来珍惜这些资源,打磨自己的能力。
03
一天问这里本地的同事:你们过年都怎么过?
她说:一般会出去,你们回家过年后,这里会少很多人呢。
不在家煮大餐一起吃?不去隔壁坐坐?
我们出去吃。
啊!
这让我想起家里过年的场景:早早出去买好很多好吃的材料,一家人有的忙贴对联,有的洗菜,有的做菜,时不时还会有邻里间的串门,问下:你有没有摘葱回来?有没有大白菜?我那少了,来你这拿点,我那做好了果条去我那尝尝吧……
还有小孩间的吵闹声,鞭炮声……
整个春节都是很热闹的场面,很有烟火气。
跟同事描绘的场景与我在家体验到的对比起来,我不想回到大城市,似乎它少了些生活气息,少了邻里之间的人情味。
常听说人老了就会像小孩子,喜欢热闹,因此我想要日后“衣锦还乡”。
年轻时在外习得一门技能、一个眼界、一个格局;年长时回到邻里,呼吸不一样的空气,吃着家门前的大白菜,与隔壁老何天南海北的唠嗑。
这样挺好,你觉得呢?
韩大爷读写训练营 雯言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