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从哪里学
①书籍是理论的老师
书是保存人类经验的仓库。人类为了让自己有经验,也想把经验留存下来起,才创造出文字,从而想办法制作出了书写工具,最后直到发明印刷术,才有了书。就好比历史书,是人类历代生活下来的经验。
对我们来说,每一本经典的书籍都是先人的智慧,所以在不知道读什么书的时候。不妨就告诉自己,我们要读好书,要读经典,让书籍成为自己理论知识的老师。
②牛人是实践的老师
模仿牛人的行为能让自己更优秀,按照具身认知的理论,复制行为是可以复制思维的。和优秀的人在一起,可以通过模仿他优秀的行为来慢慢学会他的思考方式。你可以通过网络、书籍或者身边的人来寻找你想模仿的对象,模仿久了,你也算半个大师了。
加入比当下的自己层次更高的圈子,把牛人当成实践的老师。
③每个人都是自己的老师
做好复盘,就是回顾自己这一段时间的得失,有没有什么地方做的很好,继续保持。有哪些地方是做的不好的,后面需要怎么改进。
比如3月初的书单我们到底读了多少本,有几本是精读有摘录的,怎么去用这个读书笔记?有几本是烂书一翻而过的,下次怎么避免选到烂书?
可改进的地方找到原因,我们要改善,做自己的老师。比如我们高中的时候要有错题本,错的题目记下来,比重新做一遍这套试卷的效果还要好。
2.用哪里去
①生活是检验知识的最好标准
书在很多人眼里只不过是一个量词,用的最多的地方,也就是在和亲朋好友的聚会中。你最近怎么样啊?在干点什么?我嘛,我最近看了几本书,也没干什么。
追求阅读速度的人越来越多,朋友圈都充斥着一股速读风,教你3分钟看完1本书的精华。可能吗?能用3分钟解释清楚的书,还有什么价值呢?
做好减法,少看几本差书,多读几遍好书。书最大的价值不是追求一本本看完的数量叠加,而是你真正看懂了多少,在生活中运用了多少,你因此改变了多少。
②把学到的东西写出来
有朋友会来问我,如何把自己学到的东西写出来?坐在电脑前一天,可能也就敲出一个标题和开头。
我刚开始特别好奇这种状态,后来朋友跟我说,就是脑子里有很多很多思路,感觉随便怎么样都能写个万字长文。但是一到了落笔的环节,缺发现这里缺一点,那里少一点,好像又都不用了。
其实这不过是你的大脑影响了你的判断,你的潜意识中,觉得所有的素材都是重要的,你现在想到的内容都是可写的内容。你更多纠结的是,这么多内容,我要怎么编排成一篇文章,而不是我怎么把它删减成一篇文章。
写文的必要能力,精炼和筛选,缺一不可,这样才能写出你的所思所想。
③找到一个大舞台去深耕
我们平时笑称,上帝对你关上了一扇门,一定会给你打开一扇窗的。这实际可能是不对的,你在工作岗位上,可能兢兢业业,1个人干了3个人的活,可是薪资和晋升却是看不到未来。
于是你开始抱怨公司,埋怨工作,传递很多的负能量给周围的人。这个时候应该要做的是把这3个人的活给分解开,是你的就做,可以让别人做的,就不要揽过来。
但倘若你在某一个领域,没有深耕的精神,而是啥都干。那么你只会是浮萍,好像飘到哪里都能活,但是没有地方是缺少你就不行的。
3.反馈优化问题
①多角度思考问题
情绪低落的时候我一般会走进自己的舒适区去呆一会儿,比如去球馆里打上两个小时篮球,运动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但是缺点就是打完了还是会去回想。我会继续尝试其他的舒适区,比如看搞笑的剧啊,打一会儿游戏啊,和朋友吹一会儿牛啊。
如果以上都无法解决低落,我会强迫自己思考为什么现在情绪这么低落,是什么事情影响了我。这件事情是我主观能改变结果的吗,能的话,我下次怎样做可以避免再次伤害自己;如果不行的话,这件事是一定会发生的吗,还是一个偶然性事件。必然发生的事情,我们无法去改变,比如我们老了。偶然性事件,我买的饮料今天没有喜欢加的辅料了。那么我可以选择用其他办法解决,是不是能去其他家呢,要不要尝试一下新的呢,说不定会更喜欢呢。
每一个事情都可以有很多角度去思考,也许在一个维度你是低落的,这件事情打击到你了。但是在另一个维度,这是一个好事情,可以激励你变得更好。
②主动寻求反馈
朋友圈经常有人发读书笔记或者打卡,虽然大多数人坚持不了太久,因为学习毕竟是反人性的,葛优躺的感觉远远比思考舒服。但是还是会有少部分人,能一直去阅读。这是因为他们在阅读中获得了真正的好处,有了正反馈才能不停地去循环这个过程。
就好比上学的时候,一般都是有偏科的毛病。但是你会发现,成绩偏好的那一科会一直保持在不错的水平。而另外那些拉分数的课目,虽然也很努力,但是分数就是提不上来。其实这就是因为你在获得好成绩的鼓励下,更愿意去学习这一门课,有了积极的心态,才能更下功夫去努力。努力当然是会有回报的,这么一来一回,好的科目成绩越来越好~
有效学习的闭关思路就是先去学,接着用,后改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