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二哲(原创)
暑假作文
题目:观赏优美的景色,是感受生活;聆听悦耳的音乐,是感受生活;享受浓浓的亲情,是感受生活;拥有纯真的友谊,是感受生活;追求远大的目标,是感受生活;体验奋斗的苦乐,是感受生活;遭遇痛苦的挫折,是感受生活……(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正文(第二次修改后20190824)
都怨这风,漾了心神。
氤氲着朦胧水汽的清风拂过了石桥,溜进生了裂纹的青石板路上,随时光绕过青苔静静流淌。湿滑的小桥下倒映着泛黄白墙黛瓦的绿波,润在风里,幽幽碧纹一荡,一荡。漾起的水汽斑驳了两岸的墙面,水珠顺着檐上的吞脊兽滑下,静静地渗入瓦缝。
刚下车,就醉在了这墨染的画里。
“叮铃铃”是老式自行车的铃声,穿着白色汗衫的老爷爷摇摇晃晃的蹬着生了些许铁锈的脚踏板,后面的小孙孙笑咯咯的,手里晃着把孔明锁也在作响。脚下的石板路很窄,容不下两辆自行车并行。两旁不时有挂满水珠的盆景搁在或木椅或是木架上,不知是谁家的黄犬伏在门前慵懒地眯着眼小憩,几个戴灰布小帽的老人在门内院子里悠闲地下着象棋,周围围了一圈街坊邻居,专注地看着。
要是生活在这里多好!一切都像浸在安宁与祥和里的,“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绘的不正是这番景致吗?
隐隐约约有些乐声袅袅传来,寻寻觅觅,只见平江路的拐角处一间两层木楼小茶馆上坐着两个女子。一个抱着小三弦,一个挽着琵琶。梳着碎发光光的小髻,穿着清绿色绣着小花的旗袍,朱唇轻启,念着吴侬软语,演绎着那宛转摇曳的《秦淮景》。这小弦切切亦如私语,我竟分不清是软语还是弦音,只觉得酥到骨子里了。游人们呆呆地举着手机录着,却早恍了神儿,痴痴地盯着台上的女子,仿佛除了她们,什么也暗淡了。渐渐的,渐渐的,人越积越多,围得这里水泄不通。
这才是生活的感觉!可总是那么熟悉。
“你说,这姑苏小路像不像咱南门老街?”一人醉痴痴地说到。
不由得一颤,眨巴着眼努力回想:平瓦小屋鳞次栉比,绿水清波缓缓流淌;狭窄的小巷,和蔼的老人,婉转的扬剧小曲,逗人的竹笼雀雀儿……构图的元素出奇地相似,但我却从未感觉生活是如此美好。
“我小时候啊,就天天在那巷子里胡跑乱窜,一次竟冲到庙里给泥塑吓得请了神婆!”那人笑道,“不过,现在去只知道买米该从哪条路进,吃馄饨该从那户门口转,再感受不到童年生活的美好!”
也许,生活日积月累地像贴标签似的在一草一木上注明其实用的,科学的作用与价值,每一个元素都在时光的流逝中被不同的实用意义遮盖了原有的色彩,条件反射般地让你“透过现象看本质”,而无法感受生活的美好。因为你离生活太近太近,如同鼻尖贴在书本上,你无法看清美妙绝伦的文字——触觉只告诉你这是本书。
美感与实际生活有一定的距离。
所以,后退吧,去闻一朵花该有的味道,去看一棵树该有的苍翠。
后退吧,让风领着你走……
正文(原稿)
都怨这风,漾了心神。
氤氲着朦胧水汽的清风拂过了石桥,溜进生了裂纹的青石板路上,随时光绕过青苔静静流淌。湿滑的小桥下是(清晰地倒映着白墙黛瓦的绿波,润在风里,那倒影随着碧纹一荡,一荡。(漾起的水汽)斑驳了两岸的墙面,水珠顺着檐上的吞脊兽滑下,静静地渗入瓦缝。
刚下车,就醉在了这(江南的水墨)画里。缓了下神,才知是来找预订好的民宿的。
脚下的石板路很窄,容不下并行的两辆自行车。两旁不时有挂满水珠的盆景搁在或木椅或是木架上,不知是谁家的黄犬伏在门前慵懒地小憩,偶有戴个小布帽的老人悠闲地哼着那姑苏绵软的小曲儿!
要是生活在这里多好!一切都像浸在安静与祥和里的,“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绘的不正是这番景致吗?
言语间,网上预定的“唐纳故居”快到了。朱红色的大门朽去了往昔的色泽,门口系着根细线,晾着几件白背心,啪嗒啪嗒滴着水珠。走近,青瓦白墙错落地压在一起,仅容一个人通过的小胡同匿于其中,悠长的胡同里不时有土鸡乱蹦,欢快地踏着生活的节奏。
这才是生活应有的感觉!只是总令我感到有那么点眼熟。
“你说,这姑苏胡同像不像咱南门老街?”
不由得一颤,眨巴着眼努力回想:平瓦小屋鳞次栉比,绿水清波缓缓流淌;狭窄的小巷,和蔼的老人,婉转的扬州小调,逗人的竹笼雀雀儿……构图的元素出奇地相似,但我却从未感觉生活是如此美好。
“我小时候啊,就天天在那巷子里胡跑乱窜,一次竟冲到庙里给泥塑吓得请了神婆!”那人笑道,“不过,现在去只知道买米该从哪条路进,吃馄饨该从那户门口转,再感受不到童年生活的美好!”
兴许,生活的经验将我们愈拉愈近(逼着我们快步向前,我们无法停止自己的脚步),每一个元素都在时光的流逝中被不同的实用意义遮盖了原有的色彩。(于是,我们疲惫、乏味。直到生活的距离被拉开,在别处,慢下步伐,我们才发现原来生活本来就是如此美好)不妨慢下脚步,后退几步,退到对生活一无所知,退到一切都没有遮挡,让原有的光芒肆意璀璨,美感自会肆意迸发。
后退吧,让风领着你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