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朋友,有空多看看书,看看展,这是好的习惯,埋葬在书本图画中间,也比环绕无聊的时日,无趣的人强一百倍。
可惜还是得生活,不得不做出适应融入的样子,一块现实的质料,最终要解决的也是世间的生计问题,或者是他人发展问题。
红楼中的那个愚人补天无望,也就是顽石一颗,我等草芥,更有无所谓的风姿了。但是从生到死,总有自己的向往,总有那些超过自己预期的善意,所以更想创造一些能够长久不朽的东西,不是仅仅留下一声叹息。
你所说高贵和低贱的问题,难以置评。见过一些身份高贵却行为猥琐的人,低到尘埃的人,却不时看见有着神一般的光辉。
这是不是自然的规律不好说,自然的人就应该相信他的内涵本意。木心说,谁更近乎自然,富人比穷人有钱,穷人比富人近乎自然,例如虎豹,一生就只一张皮,鱼呀,花呀,都是穷的,孔雀亦是穷的,蜜蜂、蚂蚁算得最知囤积的了,也有限,因为它们不事商业。
大致与孟德斯鸠的“人在悲哀之中,才像个人”的这一说法相似,人在贫穷之中,方始有点点像个人,而这“悲哀”、这“贫穷”都要先作界定:“悲哀”,不是痛苦欲绝,“贫穷”,并非衣食住行发生致命的磨难。
痛苦欲绝的悲哀是不自然的,艰于维生的贫穷是不自然的一一整个自然界是漠漠范茫的悲哀和贫穷,人,若求其为“自然之子”,就得保持适度的悲哀,适度的贫穷。
董宇辉在介绍平凡的世界,一段话语说的很清楚。
梵高生前画了那么多画,仅仅只卖出去过一幅,他为了什么?路遥为了写《平凡的世界》,多次深入矿井,白天下矿干活,晚上点灯熬油地写文章,真的把生命都献给了这本书,甚至因此得了重病,年纪轻轻就去世了。路遥又是为了什么?
但这样的两个人,都创造出了最伟大、杰出的作品。如书中所说,“这就是生命!没有什么力量能扼杀生命。生命是这样顽强,它对抗的是整整一个严寒的冬天。冬天退却了,生命之花却蓬勃地怒放。你,为了这瞬间的辉煌,忍耐了多少暗淡无光的日月?”
“生活不能等待别人来安排,要自己去争取和奋斗;而不论其结果是喜是悲,你总不枉在这世界上活了一场人。”
你会死亡,但你也会证明生命有多么强大。
死亡的只是躯壳,生命将涅槃,生生不息,并会以另一种形式永存。
只要春天不死,生命就不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