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时代,科技发达、物质丰富,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与其极不协调的是人们内心却日益苍白,根据《中国城市白领健康白皮书》披露,北京上海等11个大城市的白领亚健康比例达达到76%,处于过劳状态的近60%,真正意义上的健康人不到3%。买房供房、父母健康、孩子教育、情感婚姻等等社会现实问题压得人们喘不过气来,使得人们在日益丰富的物质生活中,感受不到任何的自在、安乐,大多数人都对未来充满了焦虑,并且把这种焦虑以为他好的名义传递给了孩子,使得这种焦虑情绪在全社会蔓延。大家都疲惫不堪,很多人心理都不正常,哪里有什么幸福可言?
如何这个浮躁的世界里安顿自己在这样的趋势下,精神疾病患者越来越多,据统计,每六个人中国人中就有一个精神疾病患者,而且中国每年因精神问题自杀者高达20万,这个数据真是相当可怕。
人们为什么会如此不安?到底该怎么办?
想到这个问题,我便不由自主地想起了《泰坦尼克号》这部经典的电影中的一个场景。泰坦尼克号即将沉没之时,音乐家在气定神闲的演奏着。
面对着突如其来的灭顶之灾,他们为什么会如此淡定?我相信在他们的心中一定有一个终极的灵魂的归宿,只是把灾难当成一场考验,所以他们才能不惧任何灾难,勇敢地去面对。
在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人们总是浮躁的,安身立命尚且不易,心灵更无处安放。要想安顿好身、心,就必须找一个可以安放灵魂的地方。身、心、灵三者统一起来才是在这个浮躁的世界里,平静、安稳生活的根本方法。
灵魂到底该被安放在哪里才能让人安心?宗教信仰应该是个很好的选择。在科技不发达的年代,先民和古人都是靠宗教的力量,追求灵魂的超越,让人民接受现实、接受苦难,安顿下来的,而且随着科技的发展科学家也认为——“科学的尽头是哲学,哲学的尽头是神学”。我等凡人参与不了科学与神学博弈,这种神仙们之间的争斗,为什么不仅就安身立命的角度给自己的灵魂找一个可以寄存的处所?
说到宗教,我们不妨来看一看印度。
如何这个浮躁的世界里安顿自己印度是一个彻彻底底的宗教国家,印度教的终极真理叫做“梵”,“梵”就是包括了宇宙万物的一种超越的概念。印度人早就悟到了,世界上所有的教派其实没有什么区别,只是说法不同而已,世界上所有的宗教最终的境界,都是去追求灵魂的超越。
在印度的宗教中,不会带目的性的把膜拜的对象当成一个客体来说,而是全靠自己去参悟,自己去感受。正所谓“冯虚御风,游心于无穷”,这是对待宗教哲学的正确方式。印度人在思想上已经达到了一种非常高的境界,这种极端性往往也带来了不小的问题。最要命的是他们会把一切,都用一种非理性的神圣化概念去解释,比如他们的种姓制度,高种姓的人绝不跟低种姓的人接触儿,而低种姓的人受苦受难也认为是宇宙大道赋予的,只是一种神圣的试炼,他们只有接受,决不会反抗这种不公平。他们在乎的是让灵魂与宇宙对接,不在乎人与人的交道,人人都是一座孤岛,人人只为自己的灵魂负责。而不去跟这个社会产生协作,人人只做自己分内的事,绝不管自己以外的任何事情,根本谈不上什么凝聚力。
他们甚至把贫穷都给神圣化了。在印度的贫穷已经成为一种浪漫而凄美的哀愁,百姓乐于过苦日子了
老百姓整天沉溺于这种浪漫的自我悲伤中。印度的这种文化上的非理性认知,他们做事情不讲实际、不讲结果,而是讲究形式化和精神上的体验。人人都可以无视肮脏的环境,落后的现实。因为印度人觉得精神世界才是最重要的。在鲁迅眼中,印度人跟他笔下的阿Q非常像。什么事都是这种精神胜利法。什么事在脑子里过一遍就行了。
这样的状态固然可以战胜身体和心理上的一切的痛苦,但问题是不顾及人本是的身体的需求,只是在乎心理的平衡,灵魂和身体之间落差太大,人类怎么发展?社会怎么进步?必须把身心灵三者统一起来。用佛教思想去解决人与自己之间的矛盾,用道家思想去解决人与自然的关系,用儒家思想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这是中国文化之一脉相承、源远流长的根本原因,也是个人在这个浮躁的时代安身立命的方法。
但愿你我能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活出自我的价值。细细想来,多读书,读好书让自己拥有更广阔的视野,让自己投身于更广阔的世界,也许是安放灵魂,进而不惧未来唯一正确的渠道。
如何这个浮躁的世界里安顿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