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读书笔记|卡夫卡《判决》

读书笔记|卡夫卡《判决》

作者: 晓浅浅 | 来源:发表于2023-07-23 23:24 被阅读0次

    在卡夫卡留存于世的文学作品中,短篇小说《判决》是他最喜爱的作品。也是他写给刚认识不久的女友费丽丝的作品。

    卡夫卡1883年出生于布拉格的一个犹太商人家庭,他用德语写作,奥地利人。这样的出生背景让他一开始就没有归属感。他是白天的“上班族”,夜晚的“小说家”,上班是为了生存,写作却是为了生命。卡夫卡的小说都是为自己写的,他在临终前交待自己的好友布洛德把自己生前的作品全部烧毁,幸运的是布洛德并没有遵从他的遗愿,而是把卡夫卡的作品加以整理后,寄往国外并出版。卡夫卡生前在文学上籍籍无名,死后他的作品却得以封神,被无数人研究学习。

    纵观卡夫卡的生平,其实他的人生经历并没有很复杂,但是他的内心世界却是极其丰富的,这也是他创作小说的灵感源泉。卡夫卡的一生一直都活在父亲的阴影之下,父亲赫尔曼是一个犹太商人,靠自己的努力奋斗成为中产阶层的人,也是一个毫无温情可言的暴君。他对身边人要求苛刻,对待自己的子女粗鲁而且毫无耐心,经常训斥他们。卡夫卡作为家中唯一的男丁,父亲赫尔曼对他寄予厚望,可是在父亲眼中,卡夫卡身上没有一点品质是令他满意的。他眼中的卡夫卡性格懦弱,说话吞吞吐吐,所以经常受到父亲的训斥。这无疑更加深了卡夫卡内心的自卑与恐惧感,所以他到后来很少说话,试图通过写作来缓解内心的孤独与彷徨。

    这篇小说讲的是一对父子之间的较量,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没有赢家,只有两败俱伤的结局。主人公格奥尔格经过很多次心理斗争,最终决定把自己最近生活的真实情况和要订婚的消息,如实告知远在国外的朋友。在写信前与写信中的心理细节描写,都充分体现了主人公是一个很会为别人着想的这样一个人。

    当格奥尔格来到离自己房间很近的父亲房间时,才发觉自己已经很久没有来过这个房间了,父亲的房间极其阴暗,即使在白天阳光明媚的时候父亲也是把窗子门紧闭着的。其实也说明格奥尔格平时对于年迈的父亲是疏于照顾的。当他把邀请远在国外的这位朋友参加他订婚仪式的消息告知父亲时,父亲却勃然大怒。

    主人公的父亲对他有着很强的控制欲,他不满自己的儿子没有尽到照顾父母的职责;尽管儿子在他没有心力打理生意时,独自把生意做的蒸蒸日上,但儿子在生意中的很多决议没有同自己商议所不满;对于儿子选的女友,他也不满意,并对其进行人生攻击,父亲说“因为她这样地撩起了裙子,这个讨厌的蠢丫头”。格奥尔格的父亲好似长久的在他的周围撒下了一张无形的网,让他总在找寻机会逃跑,却又徒劳地发现无处可逃。

    父亲也在后来毫无避讳的说出,他很早以前就和格奥尔格那位在国外的朋友有联系,两人联合起来算计着格奥尔格。冲突点似乎不太合乎常理,串在一起却又是如此的真实。

    在面对父亲的责难,即使格奥尔格一再给自己做心理疏导终究还是败下阵来。当父亲最终判决他应该“投河淹死”时,他也给自己做了判决他听从了父亲的建议,并这样去做了。而他的父亲也在他刚走出房门,就一下子倒在了床上。他在死前还低声喊道:“亲爱的父母亲,我可一直是爱着你们的。”最亲的人,却也是对自己伤害最深的人,而这种伤害只能自己去消化,与自己和解。

    正如歌里唱的:“有一种爱叫做放手。”亲情有时也是如此,在合适的时候放开自己的手,让孩子享受自己独立的人生,不仅可以拉近彼此的距离,也能让他明白父母的苦心。即使把自己的“控制欲望”披上“爱的外衣”也一样是自私的表象,这样只会加深彼此的矛盾,与相互的不理解。

    对于小说最后出现的女佣,她的言行举止有些不理解,女佣为什么在被格奥尔格不小心撞了后,用围裙遮住了脸,费解。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书笔记|卡夫卡《判决》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lvfp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