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文军母亲:儿子在逆境中成长 贫困铸就坚忍意志
在每个人眼中,杨文军是一个内向、坚强、永不服输的铮铮男儿,可是在母亲眼中,他却是一个“眼泪很便宜”的农家乖男孩。
杨文军所在的阳泗村在丰城小有名气,全村67户人家有相当一部分人在外地做生意,百姓的生活水平相对较高,被誉为“丰城的小温州”。可是,记者在杨文军家中却没有看到一丝“富裕”的景象。上世纪70年代建造的老屋,昏暗的灯光下,有的只是简陋的家具,惟一的一台彩电还是女儿出嫁后买来孝敬父母的,还是为了让父母能够在家看到奥运会直播节目。
对于杨文军而言,贫困带给他的不是负担、更不是放弃自己的梦想,他的意志因此更为坚忍。当杨文军还在学校体育集训队时,强运动量对于一个还处在身体发育的少年来说,无疑需要增强营养,可是,杨文军父母在负担两个孩子学习生活及赡养老人的情况下,根本没钱再为杨文军增加营养,杨文军曾经一度身体消瘦、脸色苍白。
早在杨文军还在读初中时,杨文军父母就双双前往外地打工,甚至过年都没有回家过一趟。杨文军和妹妹都是靠家中爷爷、奶奶抚养,父母则每个月寄钱回来。
杨文军在逆境中更加坚强,不再如年幼轻易落泪,终于登上了奥运冠军的领奖台。
龙舟划出奥运冠军
2002年前的杨文军,还在苦苦追赶孟光良;2004年前的杨文军,和孟光良携手打破了中国水上项目无金牌的历史;洋教练约瑟夫曾给他一句忠告:“从雅典奥运会的金牌光环中走出来”,然后,杨文军就独自上路了。
从德国世锦赛到中国公开赛,2007年8月的皮划艇静水战场上,杨文军身边没有搭档孟光良,也没有对手孟光良,但这丝毫不影响他在男子500米单人划艇项目上的稳步提升。世锦赛第三,他获得了一张宝贵的北京奥运会入场券,与冠军之间的差距也缩小到了0.3秒。
他很清楚自己前进的方向:“在短距离项目上,我觉得最大的对手就是我自己,克服自己、战胜自己就能战胜一切对手。”
这个皮肤黝黑的江西小伙子说话很务实,这可能和他的家境有关。破旧的房子,昏暗的灯光,几乎没有任何家电,父母常年在外务工,年老的爷爷奶奶、年幼的妹妹互相陪伴和扶持,这是杨文军记忆中最长远最深刻的家的印象。但对于杨文军而言,贫困带给他的不是负担、更不是放弃自己的梦想,他的意志因此更为坚忍。在母亲眼中,杨文军是一个“眼泪很便宜”的农家乖男孩,然而在外人面前,杨文军呈现的永远是一个内向、坚强、永不服输的铮铮男儿的形象。
由于家里穷,在体校时,杨文军因营养不足而身材瘦小,脸色苍白,这对练皮划艇来说绝对不是一个有利条件。好在杨文军水感、力量和协调性不错,练的又是左桨,教练才留下了他。“那时运动队条件没法跟现在比,学员还住在茅棚里。杨文军特别能吃苦,训练非常认真,准确掌握动作要领,不像有些队员身体疲劳时东倒西歪,动作变形。”杨文军的启蒙教练吴朝军回忆说,“我清楚记得,杨文军第一天上艇训练,居然没翻船,一个星期后便能划行直线,而很多人要为此练上一两个月。”
其实,杨文军生命中的第一桨并不是皮划艇的桨,而是龙舟的桨。按照当地风俗,男人有个成人仪式——“接标”,实际上就是划龙舟。杨文军在读初中的时候就大胆地登上龙舟,并且依靠神奇的臂力一鸣惊人,小小年纪就成了当地有名的桨手。很快,这颗好苗子被带到宜春水上运动中心,这才有了从龙舟转项皮划艇,也才有了以后的种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