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七日,晴。在史上最罕见暴雨袭击江城之后,我想起了去年的一段经历。
当时也是暴雨下得毫不停歇,淹没了江城的很多地方。我从办公大楼出来,只见路上众多车辆停滞不前、拥挤不堪,交通处于一片瘫痪状态。面对眼前乱象,我一时冲动闪过一个念头,就想挑战一下自己徒步涉水回家。其实,有很多年,在这座城市里,我都没有尝试过用自己的脚走这么长的一段路了,对于天黑之前是否能走到家也一无所知。
多年前读安妮宝贝的文字,“危险的美感,注定了一种类似于虚无的追逐方式。这是已经和结局无关的激情。不停地行走。一边走,一边让美和时光从灵魂里刷刷掠过。好像在风里行走。明知一无所获,但心有豪情。”很多时候,对于危险的美感,有时明明知道会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和痛苦,还是会不由自主地往里边钻。没有经历过的,总想去试一试,一如小时候。
或许,潜意识里,我不是个喜欢一成不变的人。但这些微不足道的变化,都只是在日常的安逸和舒适之中的小小的插曲。在别人眼里即使并非矫情也算是愚蠢吧。但是,行走本身所带来的灵魂的深邃与内心的平静,我还是体验到了。人类其实是需要和自然的真实的联结的,抛弃掉所有的媒介,至少我是这样的。
当我冒出“今天走回家”这个念头的时候,我正走在去往车站的路上。起初,我穿着套鞋,走得意气风发。随着渍水的加深,我开始变得小心翼翼,甚至对旁边一位少女将微小的水花溅到我身上的行为而耿耿于怀。我一直走得稳健而踏实,直到……忽然有一脚,脏水没过了我的套鞋,在那一瞬间,我的心情沉到谷底。我开始怀疑自己,怀疑自己对于线路的选择,觉得所谓的徒步只是为自己的愚蠢找一个借口罢了。在那个水深的丁字路口,进退两难,脏水没过膝盖,直逼大腿。刚巧,还有那么一两辆车不顾一切地冲了过去,化为一波“海浪”袭来……
人群里,有的一边走一边拍照,在这些人的脸上有一股兴奋的神情。那种莫名的喜悦,是我熟悉的。孩提时代,少年时光,那种遇到异常状态的兴奋始终伴随着我。太多这样的“唯恐天下不乱”的心情,而今已不复存在,自己清晰地感受到所谓“成长”的力量。
“湿身”之后,也容不得思索,只能勇往直前。接着,果断换了凉鞋,就走上了高架。开始上坡,微凉的风吹过来,从有水的地方到没水的地方,有种强烈的舒适感和安全感。雨也停了,披上薄披肩,我信步走在高架上,超越了一对又一对情侣。迈着稳健的步伐,望着桥下的铁轨和火车,身体像上了发条一般停不下来。我推翻了之前的想法,没有好的选择和坏的选择,只有不同的体验,不同的风景,感谢自己的任何决定。
从高架桥上下来,涉过一段没过膝盖的深水,又走了很远没过脚踝的脏水,似乎已经习惯了。有一句话叫做“只要学会了破罐子破摔,我的世界豁然开朗”,就好像公主无法想象平民的生活,但当她真的做了平民,发现也不过如此,天不会塌下来,只会在劳作中显得更加清澈蔚蓝。
有一段路水不深,但是黑黑的,很臭。好不容易走完了这一段,过了马路,又迎来了漫长的一条。只是默默的行走,不断的上台阶、下台阶,踩过深水与浅水, 耐心地走完了这一程,便离小区很近了。
这一程,有很多的机会在中途停下来歇歇脚的,但不知道有一股什么力量推动着自己就是想要走下去。 从来没有对家产生这样一种渴望,一种抵达的渴望。想起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以前并无感触,现在想来在发大水的时候,能够做到这样真心不容易。
走了1小时40分钟,到家,天还亮着。第一件事是洗了个澡,然后吃了婆婆下的一大碗面条,歇了一会儿用艾叶泡了个脚,接着是带丫玩、讲故事……人的潜力是无限的,当你真的体验了,会发现很多事和你想象得不一样。在脏水里行走,不过如此。区区几公里的路程,丝毫没有疲惫的感觉。或许理当如此,只是我从前不知道而已。
今年的灾情更为严重,所以我也没有那个心情去涉水了。最近,朋友圈里连晒幸福的都很少。士兵在前线冒着生命危险抵挡着洪水,灾民被迫离开家乡,我等小民的闲情逸致就像是一种罪恶似的。但是看到同事穿着皮鞋长裤,眼睁睁地看着没不过脚踝的水,只能等着三轮车,迟迟无法“过河”的时候,还是想到了去年的这段经历。
当人们已经习惯被机器和媒介所替代和帮助去做事情,在意识上和身体上已经以为自己是不行的。其实,不借助任何机器和媒介,人的力量超乎自己的想象。在特定的时候,人就是比车要跑得快的。在没有机器和媒介的情况下,人也是可以做很多事情的。
有时候我们之所以不快乐,只是因为太一本正经,太害怕了——害怕生病,害怕任何不愉悦、不得体的东西。总是想着要做最正确的事,在恰当的时候说恰当的话。身为一个成年人,要肩负起社会和家庭的责任,还要思考自己的人生。聪明的人,由于目的性很强,或许很容易成功,因为他们通常能避免不必要的损失,少走一些弯路,少受一些苦,但他们多多少少会丧失掉人生的某些乐趣吧。
或许,我们没有那么伟大,既没有去现场救援,也没有能力捐赠太多的钱。但我们也在劳动,在感受,每时每刻的遇见生活,把自己过好不给别人添乱总是好的吧。或许你觉得我小题大做,但这是属于我的感受与记忆,私人珍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