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初,新冠病毒疫情在全球爆发和蔓延扩散;
倾巢之下,且有完卵!
试问受疫情影响最少的,是哪些幸运的行业呢?
农业!
首先农业是不受开工复产要求的限制;
再从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来看,
每逢大灾大难的年代,粮食都是战略物资;
加上“民以食为先”的传统消费理念;
所以,无论是从大数据来分析对比,还是历史文化来阐述论证,
所以我选择“农业”。
昨天
记得那是二十年前了,刚毕业的我就在农村基层工作过三年。那时候,政府的主要工作是征粮征税,地方上还要收统筹管理费。农民负担很重,碰到天旱水涝的年景,老百姓只能靠东借西凑过日子。农村基层干部的工作方式也是简单粗暴,因为收税费而跟群众吵架冲突那是家常便饭;所以,每到收获季节,也是每个干部群众最艰难的时候;究其原因,是因为靠天吃饭、农产品结构单一和附加值低的传统农业模式;都是因为穷,收入低,才看不上病,读不上书;我每每想起这些其中的情景,心中不免泛起一阵愧疚无力感。虽然,我后来离开了家乡,南下深圳打工创业,但是对农村的生产模式和经济状况还是挺关心和忧虑的。
今天
农村的生产模式和经济收入来源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机械化和产业化经营管理模式,
国家农业扶持政策也多,力度也大;中国农民又很勤劳节俭,相信他们的日子应该越来越好过吧?
然并卵,在商品市场化和农民意识形态的竞争环境下,弱肉强食,劣币驱逐良币,
连农民最基本的生产资本——土地,要么荒废,要么流转了,农民到手的实惠,其实很少。闲来无事,玩物丧志。现在我选择躬身入局,除了看好农业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等重要性以外,还有一腔情怀,希望能证明自己是战士而不是逃兵,带领和影响身边一部分农民能创新创收,创造更幸福的生活;但是,农业的投资回报周期长,农产品的规模溢价能力比较弱,不好操作银行融资贷款,有一定的自然灾害风险等诸多不利因素也是客观存在的。情怀很可贵,现实也很骨感,这一些因素都需要我更理性,而不是感性地看待和计划目前这个农业项目——心莲心绿色农业。
现实的问题有:
一,非权力性组织结构的问题
二,小农意识
三,质量管控和成本增加的矛盾
四,技术创新
五,市场的供需变化和销售渠道的多样化
六,产品深加工和提升附加值的需要
七,合伙人使命感和价值观的差异
八,产业化推广......
现在的我只是一腔热血的情怀,摆在面前的是这些个大大小小的问题,还自信能通过投资农业,达成加入007的一年和七年后的目标吗?我不知道,我唯一知道的是明天是未知和变化的,只有不断学习,不断践行,才是唯的一出路,做一个知行合一的人。今天特以此文,警示和嘉许在不断努力前行的自己,感性地去爱,理性地去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