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问,哪一位作家或哪一部作品影响我最深?
我想,从小到大所看过读过的书,都是我的老师。影响最深的自然是唐诗,那个时候全国统一教材嘛。比如,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至今仍是。犹记得小学五年级,我写的一篇作文有幸被引在课堂上朗诵,后来被老师举荐到小镇上的比赛,居然拿到了一个小小奖,奖品是一本《赖宁的故事》和一册连环画,在当时可算是挺丰厚的了。
所谓“重赏之下必有勇夫”,也不知道当时自己作如何感想,每每写作比赛,学校的,镇上的,虽然中彩的寥寥,但足以让带我们的课任老师“刮目相看”,课堂上待遇自然提升,文章贴堂,受到赞扬,写作的热情愈高涨。也仅限于考好高分而已,当时并没有更上一层楼与文字结缘的意识,如今想来也不无遗憾。
人到了一定年纪以后,读书经验的累积,世故人情的历练,便组成了人生。如今老了,这段心路历程,已成记忆的碎片,最后成为一个人的故事,听众或许只有自己罢。
曾经对《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四大名著爱不释手,三言二拍、演义类的书籍,以及武侠小说,更是占据我的青壮年时光,如今却偏爱散文杂文,至今还是深信开卷有益,继续翻书读书。
翻书是兴之所至,一目十行,约略看过。读书则是用心默念,或是低声吟读。长期在书海里浸淫,脑子居然没有僵化,避免了成为书呆子的可能,多半是因为内心的功利重了些。读书再有趣,肚子温饱还是最重要的。
为防止痴老症提早拜访,我喜欢将所见所闻动动笔随心所欲书写在本子上。我没有文字变现的财商,心知肚明文字功底不行。少了这层重负,我乐得读闲书翻杂书,东涂西抹,自乐其中。
过去花了好几年才读完的正经八百的名著,早已忘得一干二净,如今忽然想重读。尤其是周末慵懒居家的时刻。此刻的最大好处是:无所事事,时间仿佛多了起来。时间总算可以掌控在自己手中,自己变成了时间的主人,奢侈起来,可任意挥霍,不需一点一滴储存。
在阳台上搭把茶几椅子,顺手拿本书,冲杯绿茶,放点喜欢的音乐,畅游书海与音乐之中。深知书中没有黄金屋,更无颜如玉,却有取之不尽的黄金句,用之不尽的“言”如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