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明或文化始终没有中断过的只有中国,其中的原因很多,但与中国书法始终末断有极大的关系。从一定意义上说,中国书法是中国文化之根。
在中国几千年的文化传续过程中,历代书法家和书法理论家不断地实践和总结,创造了中国书法的无数辉煌,也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遗产。对于我们来说,“写好中国字、做好中国人”,既是一个基本的要求,也是一个很高的标准。因为我们随处可见一些人、甚至是有一定身份和地位的人写的字实在是不敢恭维。
虞世南《孔子家庙碑》学习书法应该从哪种书体入门,我认为楷书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中国书法有句形象的比喻“楷是立,行是行,草是走”。就是说楷书是基础,是让人学会站立,行书是人迈步走起来,草书是人们进而能跑起来。
当然,这也不是一个绝对。书法还有一种分法是静态书法和动态书法,静态书法包括篆书、隶书和楷书,动态书法则包括行书和草书。从静态书法入手其实都是可以的,只是因为篆书现在人认识起来比较困难,隶书笔法变化少了点,楷书既符合现代人的审美习惯,又可练习各种笔法,是大家比较通行的选择。基础打好后,回头再学隶书,或进一步学行书都很便捷。
褚遂良《大字阴符经》《辞海》中对楷书的解释是“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可作楷模。”故名楷书。并说楷书始于汉末,通行至现代,长盛不衰。从这条解释,我们可以知道,楷书虽然一般称唐楷,但并不是唐代才有的。历史传说楷书是汉初王次仲所立,但他的作品我们没看到,现在能看到的有魏晋时期钟繇的《宣示表》,王羲之的《乐毅论》《黄庭经》,王献之的《洛神赋十三行》等。唐代是楷书的鼎盛时期,初唐四大家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和薛稷,都有很好的作品传世。我们常说的楷书四大家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和赵孟頫,前三家都是唐人。宋以后还有蔡襄、康里巎巎、鲜于枢、文徵明等也有楷书精品传世。
初学楷书,宜从中楷入门,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颜真卿、柳公权和赵孟頫,以及其他书家都有很好的中楷作品。该怎么入手,这就要看自己了。
颜真卿《颜勤礼碑》就像选对象一样,如果您能有一见钟情并相伴终生,那要恭喜您,只要能每天练、常交流、多请教,不一定成为大家,但一定可以让自己有一个幸福的爱好并有所收获。对大多数来讲大概要有一个“大面积撒网,重点培养”的意识,到图书馆、书店或网上,最好是图书馆,找到楷书字帖,平放在地上,先对眼缘,众里寻它千百度,终有一款你中意。选好后,先借回家去,练习一段时间,在从网上找些教程,如有条件最好是找一位有名的老师。如果顺心顺意又顺手,那就它了,剩下的就是毅力和恒心了。
赵孟頫《西铭》当然,这个选择的过程也不能无休止地持续下去,有些一开始不适应,但日久也会生情的,选择了就要坚持下去。把自己的练习稿都留下来,一周或一月拿出来对比一下,找朋友、老师指点一下,及时克服不足,抱着一颗提升素质而不是成名成家的心,终会有所收获的。
其实,我也是刚经过了一个选择的阶段,是从褚遂良的《大字阴符经》入手的,写了十几天,愿和有志于书法之路的人一起坚持走下去。
我临写的《大字阴符经》首字“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