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选伴侣的标准是什么?
要有相同的兴趣爱好……要有一致的三观…...
他喜欢运动,我喜欢宅家里不行,他喜欢热闹,我喜好安静不行……
可是我们想过没有?
要有完全一致的三观几乎是不可能的。
比如说都喜欢读书,他喜欢读历史古籍,你喜欢看爱情小说,他喜欢太宰治,你喜欢王小波。
比如说都喜欢旅游,旅游也分坐着飞机,出入五星级酒店的旅游,和骑着自行车,当个背包客的旅游。
比如说都喜欢电影,电影也分幽默轻松的搞笑电影和动作片、文艺片,纪录片等等。
要有一样的兴趣爱好和三观,非常非常难,因为我们在完全不同的成长环境中长大。
2
那么,有没有更好的办法呢?
我们不妨逆向思维一下,不要按照相同的喜欢去找另外一半,按照相同的厌恶去找另外一半,就会发现事情就会变得简单得多。
原因有三:
第一、厌恶比喜欢更能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比如男女之间第一次见面:
甲:你喜欢XXX明星?
乙:对啊,你也是?
甲:嗯嗯,我也是。
于是,你们开始从这个明星聊起,聊到更多的相同兴趣爱好,慢慢地成为朋友,再经过很漫长的时间,有可能成为男女朋友。
那么换一个模式可能大大不一样:
甲:我讨厌XXX明星!
乙:天呐,我也是!
很快,你们就可以成为朋友,继续有更大的可能性成为男女朋友。
这是非常奇妙的事情,共同的仇恨,让你们的距离更加靠近。
为什么会这样呢?
人家科学家早就证明这个道理了。
南佛罗里达大学的著名心理学家Bosson做了一个实验
他通过一些方法展示一个人的性格和心理特征,让参与实验的人根据这个人的情况,说一个自己喜欢的点,和一个厌恶的点。
然后,他让相同喜欢点的一群人在一起社交、相同厌恶点的一群人在一起社交。
最后的结果显示:共同厌恶的群体比共同喜欢的群体在一起社交时,拥有高得多的亲密关系
为什么会这样呢?
因为你在表示厌恶的时候会自我暴露,而这相当于是一种信任的表达。
也就是说,如果你们拥有相同厌恶的时候,就拥有了信任,你们和第三方划清了界限,你们是一个群体的人,俗称“站队”。
你想想,你和闺蜜之间,或者朋友之间,一起吐槽某个人或者某件事情的时候,你们的关系是不是更近一步呢?
第二、喜欢可以假装,但厌恶很难隐藏。
喜欢不一定是真喜欢,但是厌恶就一定是真的厌恶。
从某种意义上讲,喜欢是感性的,大多是由于感官的需要,还有些是受别人的影响,出于对当下流行东西的盲目追求。
而厌恶却是出自人心灵深处的一种不由自主的反应,是价值观最直接的体现,根植于信仰深处。
第三、维系婚姻的关键不是共同的兴趣爱好,而是共同的仇恨。
比如说,你们都讨厌不思进取,那么你们夫妻会在同一个阵营里面,相互监督着进步,一起努力赚钱。
比如说,你们都讨厌胖,那么你们会一起去减肥,他上健身房,你练瑜伽,虽然方式不同,但是目的是一样的。
这样的共同仇恨,比共同的兴趣爱好更根深蒂固。
著名脱口秀演员黄阿丽和她丈夫的故事非常有趣。
她的丈夫是一半菲律宾血统一半日本人血统,而她自己是中国和越南的混血,他们都讨厌韩国人。
于是,他们在一起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吐槽韩国人。
每次吐槽完韩国人,他们的关系就更加紧密一些。
而且黄阿丽和她的丈夫都讨厌一本正经的人,他们两个人在一起的时候,就非常放得开,各种黄段子信手拈来,两个人相互怼来怼去,特别有趣。
共同的厌恶,是维系他们夫妻关系的秘密。
他们夫妻之间的相处特别真实和自在,这样的现象,或许用中国的古话就叫“臭味相投”。
其实我们细心观察一下我们的生活里面,很多“臭味相投”的夫妻,他们的关系反而亲密地不得了。
可是,婚姻不就是这样么,我不要求你对天下所有的人都好,只要对我一个人好就行,我不要求你在最亲密的人面前都要维持自己最完美的形象,真实、不完美,有缺陷的,那才是最好的东西。
因为谈恋爱是和优点在相处,而过日子是和缺点在磨合,如果在一起连自己的缺点,连自己厌恶的东西都不肯向对方坦白,那么这样的婚姻始终悬在半空中。
不断维持自己在对方眼中高大上的形象,只会找到一份华而不实的感情。
所以,在结婚之前,知道一个人讨厌什么,比知道他喜欢什么,更重要。
喜欢我的文章的可以关注我的公众号:不流泪情书(最近接入了免费影视资源,所有在爱奇艺,优酷,腾讯vip影片都关注后都能免费观看,如下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