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与启:5分钟
他向往宁静,却结庐人境;乐于农事,却草盛苗稀;性嗜饮酒,却举世独醒。他更是短褐穿结,箪瓢屡空,却不戚贫贱,不慕荣利。住于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的陋室,却希望天下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他是谁呢?陶渊明。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近陶渊明,同他共饮一杯美酒。
课前音乐《采菊东篱下》营造氛围齐读诗歌。
齐读诗歌过渡:同学们读得很准确,整齐,但这首诗要读得更好一点,还需要大家细细斟酌读出作者的情怀哦。下面就请同学们展开自学,找出能体现陶渊明情怀的句子,结合写作背景进行品析。
学与思:伴乐自学10分钟
伴古筝《汉宫秋月》学与思10分钟议与展:20分钟
学生畅谈个人感悟,师点拨提升。
个人展示预设提升点:“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他是当官的,后来宁愿过着田园生活,也不愿身处官场,不受官场污浊之风,心远,即心志高远,超凡脱俗,因此,居所自然偏僻宁静。正如“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虽然在人境,但是内心依然比接近更要近,这不经让人想到一句话“小隐隐于野,大隐隐于市。”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王国维也喜欢这个句子。他说这两句诗已经达到“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即物我两忘的境界,诗中的“见”,它给人绰约朦胧之美。就是指这南山是无意之间映入了眼帘。我们知道菊在秋天绽放,象征与世无争,《爱莲说》里曾写到“晋陶渊明独爱菊”。可见,陶渊明他喜欢菊,因为菊的高洁傲岸正如他这般隐逸者也。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它描写了一个场景,尤其,后面那一句“飞鸟相与还”,生动再现飞鸟相伴还家的场景。山林对于飞鸟来说,正像自然对于陶渊明一样。山林是飞鸟的栖息之巢,是他的家,那么自然便是陶渊明的家。我们不难想到他在《归园田居》里曾写到“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在他心灵深处,鸟儿还家,鱼儿还家,人也要还家,自然便是他的精神与生命的归宿。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真意就是人生的真谛。诗中指要摆脱尘世,不与官场同流合污,要热爱自然。他返璞归真,他真诚,他真心,他是一个真性情的人。真,是陶渊明一生当中,最为珍贵的品质。夕阳西下的时候,飞鸟结伴回家,感觉温馨,美好。毋庸置疑,陶渊明是大自然的知己,所以他能够欣赏这种大自然的美景,从中感觉她的美。
评与析:
诗人从自己居住的草庐写起,反思自己归田后的生活状况,他没有隐居山林岩穴,也没有寄身庙宇隔弃尘缘,而是身处人境。有人便有闹市,便有车水马龙,喧嚣不绝于耳,可诗人却说“而无车马喧”。转而第三四句自问自答为我们揭开谜底“心远地自偏”,因为心情闲适,心志高远,所以居所也就自然偏僻安静,这四句构成一个意义方阵定下全篇基调,许我们认识了一个真大隐隐于市的陶渊明。以下几句自然进入写景区,他采菊东篱,喝着菊茶品着菊酒,悠然自得,不经意间一抬头,南山映入眼帘,一个“见”字是无意得之,悠然忘我的心境。此时恰逢山气极佳的黄昏时分,飞鸟结伴还家。大自然的一切是如此和谐美好,此时的陶翁已与自然融为一体,这份从容闲适的隐逸之趣,这份真意让人不禁忘言。就像我们有时面对某种心情,用再复杂的语言也难以诉说,那时语言的尽头便是音乐,是舞蹈,是最无声的沉默。忘言,不是说不出,而是不需要说。正所谓,“但识琴中趣,任劳弦上声”,真意,真意,在真,而非意。真,便是陶渊明一生最珍贵的品质,是他一生的写照。
同学们,陶渊明虽逝去千年,但仍如一朵淡然开放的菊花,永远绽放在我们心中,且让我们怀揣这种最纯真的感受,在语文这方天地中,像千年前的陶翁一样觅得一份悠然,诗意栖居。
诗意栖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