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班了,星期一,今天班上两节语文课。学生们看到很高兴,高呼着“老师,你终于来了”。
课代表说,前面老师太严肃了,估计同学们都被压抑久了,上个星期五得知您要回来,大家就都有高兴。
上课,看到一张张熟悉又有了一点成熟的面孔,心中充满了喜悦。今天跟他们讲了《诗经》中的《式微》和《子衿》。教材中将《式微》解读为这是一首劳役者的控诉之歌,而之前我再次查阅了一些资料,更倾向周王室衰微时,一批大臣的逃亡之歌。于是,引证了一些资料和诗句跟学生们进行了解读,我希望交给他们的不是死的答案,而是独立的批判性思维。而《子衿》,我教他们吟唱,音乐与诗词,从来就是一体的。
下午,跟一位同事聊天,他告诉我,明天他就不来上班了。虽然早知道他今年要退休,但面对这些,还是有些惆怅。这位老同事,做过校长,后来也一直在这所学校从事管理工作,也曾给到过我很多鼓励和帮助。我问他此时此刻的心情。他很坦然地说,自然的事,他拒绝了几所民办学校投来的橄榄枝,他说现在教育环境并不适合去民办学校,到时反而弄得不尴不尬,不开心,何苦?人生也到了要调养休息的时候了。虽然话这么说,他又告诉我,最近看了好几本北京十一中校长李希贵的书,感叹好的教育,一直有人在践行。我想他心中还是有理想,有不甘的吧。
在这所学校工作20多年,他有自己的不舍,也有着些许的遗憾。而我也在思考,我所走的路途中,能否给到年轻人更多的帮助和启迪?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