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如果没有知识做支撑,走再多的路你只不过是个邮差

如果没有知识做支撑,走再多的路你只不过是个邮差

作者: 一言二丫 | 来源:发表于2019-02-18 00:31 被阅读4次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人们都喜欢上了旅行。旅行好像成为了我们认识这个世界的方式。

余光中先生曾说,旅行会改变人的气质,让人的目光变得更加长远。在旅途中,你会看到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习惯,你才能了解到,并不是每个人都按照你的生活方式在生活。这样,人的心胸才会变得更加宽广。

中午被人问到:“放寒假了,你怎么没有出去玩呢?”我一时语塞,笑了一下,没有回答。

想到自己开始真正的看世界的时候也不过是毕业后的这几年里的一些假期,有了一些时间、有了些钱。还记得前段时间做2019年度目标的时候,满腔热血的写上了想去甘南、张掖、南京、各大艺术展之类的。

然而,去过很多地方之后我开始问自己,我每次旅行的目的和意义究竟在哪里?很多个时候,不过是为了拍照片发朋友圈,满足虚荣心,证明自己曾来过这个地方,而对于这个地方背后的故事文化从来没有深究过,兴奋之后剩下无尽的空虚。

就在这段时间,哪都不想去了,想静下来好好沉淀一下自己,今年的旅行计划里,只剩下带父母出去的旅行,把自己想去的地方都一一划掉了。

回想毕业后的这几年,一直准备着各种各样的考试,从来没有大把的时间真正静下心来去为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而真正的学习过,一位朋友曾说过我:你缺失的不仅仅是学历还有大城市的阅历,你现在想要追上去,就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真是应了那句话:曾经偷过的懒,迟早都要还回来。我的知识储备,还不足以支撑我去看世界、去理解感受这个世界。

蒋勋说:“其实我不太讲旅行或旅游,我常常用一个字是出走,人在一个环境待久了、太熟悉了,就失去他的敏锐度,也失去了创作力的激发,所以需要出走。”

曾经的自己,在这个小城市里,每隔一段时间,就想着出去旅行,不然就会觉得特别憋屈。那个时候认为“旅行”的核心意义是“改变原有的生活状态”。因为旅行,可以打破我日常的生活轨迹,跳脱出来,给自己的思想松松绑,然后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去审视别人的,或者自己原本的生活。

如今,反而觉得自己静下心来读完一本书更踏实。还不如去书中旅行,一旦以这样的意义来理解旅行的话,那么生活中的所有有关改变的尝试也都因此带上了旅行的气质。比如看一部电影、学习新的技能、等等。这些事情在我看来,都是“旅行”。尽管它们没有像一次真正的出行那样可以给人一种立竿见影的新鲜感。

此刻,想到了作家林清玄在《玄想》里写的一句话:“人不是向外奔走才是旅行,静静坐着思维也是旅行,凡是探索、追寻、触及那些不可知的情境,不论是风土的,或是心灵的,都是一种旅行。”

正如阿兰·德波顿在《旅行的艺术》中所言,旅行动机也是旅行的一部分,它和旅行的过程一样重要,而在这些动机中,一个你喜欢的人,一位你敬佩的作家,一部你喜欢的电影,都可以。

旅行不只是看,更是找到自己内在最美的东西。外在的风景,其实是你自己的心情。所以壮游绝对不只是向外的观察,而是向内的反省。

保罗·格雷厄姆在《市井雄心》中写道:“城市传递的消息有:财富,风格,时尚,健美,名声,政治,经济,社会阶层及生活质量。”

大部分人渴望去一个城市,不只是因为一种原因,风景、购物,阳光、海滩,动物,这些当然重要,但最重要是的,那个城市,对于你的独特意义。

对你来说,是它们给这座城市赋予了新的意义,去这些地方旅行,是我们接近这些心之所往一种美妙的途径。

阅读是精神的旅行,旅行是身体的阅读。

今年暂停下外出旅行的脚步,其实是为了更好的“出走。”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如果没有知识做支撑,走再多的路你只不过是个邮差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lzne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