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下午,在小镇约图书能遇见一位老奶奶,她借了本《哈利·波特》,我问她:“您也喜欢看这种书?还是给您的孙子孙女借的?”她告诉我,是她自己想读一读。原来她发现,自己已经和过去她疼爱有加的孙子,陷入了“无话可说”的尴尬境地。每当她打电话询回孙子的生活情况,对方的回答只有三个字:挺好的。
有一天,她同起孙子在看什么书,孙子说自己刚开始看《哈利·波特》。这位奶奶决定看看这本书,于是就借了第一册。看究之后,他们之间的谈话多少有了些话题,于是她决定再看第二册。以便今后能以此作为聊天的话题。在此之前,她只是听过这本物销书的书名而已。
这位老奶奶和她的孙子虽然有血缘关系,但是其实并没有什么共同之处,老人的舐犊之情是出于人类的本能,但是孙子未必会理解老人的苦心,更何况当老人照顾他时,他还不记事。他除了被父母告知这是他奶奶之外,恐怕想不出这个老人和自己有什么关系。但是现在他们有了,书中的内容就是聊天的话题。
阅读不仅表示通过文字获得信息,而且是一种生活的行为。除了获取信息,阅读还有很多其他用途,比如交友。
今天我们的阅读很重要的是为了改变当下的生活方式,特别是当互联网出现后,我们很容易获得知识而对于成为一名阅读者的需要,其实反而超过以往任何时候。
现在我们每天都给自己安排非常满的日程,也一直在抱怨自己太忙,但不清楚时间发到哪里去了。我们和许许多多人加了微信,但是能说点真心话的朋友却越来越少,我们每天刷小视频,刷信息,但是半个月后,那些内容我们根本记不住,也没有对我们产生什么影响,其实这些现象背后都透露着一种恐惧——生怕自己错过些什么。
一本好书,本身也可以帮助我们重新认识自己,认清世界,弄清心头百思不得其解的疑惑,并最终成为一个更好的人,多次阅读巜富兰克林自传》这本小册子,每次都有不同的感受,那些内容会在不经意间,提醒我一些内心明白,却总是被淡忘的道理。
当下是知识爆炸的年代,市面上的书很多,许多人会纠结读什么书,甚至期望一本书能够改变自己的人生态度、思维方式和行事方法。一本好书,如果引起人的共鸣,确实在这些方面对人有巨大的帮助。但是我们如果为了一个非常明确的目的去找一本书阅读,未必能达到预想的效果。很多励志的书籍、快消费的书籍便是如此。它们的书名、标题和内容简介让人乘兴而来,让人以为读完之后就能脱胎换骨,但是最后,读者们通常会发现,里面都是些绝对正确又绝对无用的大道理,不免扫兴而去。
我们大多数人只能生活在这小小的地方,经历很短暂的时间,认识很少的人,明白很少的事。通过阅读,使我们与书的作者连接起来,作者的思想,作者的世界。通过阅读古今中外的书籍,让我们的思想跨越时间和空间,了解到更加广阔和深邃的世界。
读科学,让我们了解物质世界的规律和奥秘,探寻大自然的秩序;读文学,让我们体验人生的悲欢喜乐,体验心灵的各个角落;读历史,让我们突破自我狭隘的视角,站在民族、国家、人类来思考我们将向何处去;读经济,能够了解社会底层运行的规律;读心理,让我们明白自我的内心世界如何运作,并让我们更好的掌控自我;读宗教,寻找自我的信仰,看看先贤对生命和世界的终极问题的回答。
阅读不仅让我们在冷酷无情的科技时代获得喘息,而且重启了大脑深入思考的功能,还是抵抗狭隘、思想控制和舆论支配的方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