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一年一度的教师节,今年碰上了中秋节,用搜索引擎如下
“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根据我国古代历法,农历八月十五日,在一年秋季的八月中旬,故称“中秋”。一年有四季,每季又分孟、仲、季三部分,因此秋中第二月叫仲秋,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
这种新历阳历一起过节的日子并不多见,昨天在网上看到各科老师把有关于中秋的教学视频,真的是把双节应用起来的最好的范例了。
这个月陪伴营的任务是写先秦相关的,那今天就具体说说我们中国第一任老师孔子的儒家思想吧!
最重要的途径之一就是《论语》。
孔子是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古代的儒是一种职业,就是以相礼教书为职业的人,不过他们的教学只是照本宣科,而孔子的教学有别于这些儒者,他倡导的就是因材施教。
《论语》很多话都是针对具体人的。比如说今天来一个学生问孔子,什么是仁?老师一考虑这个学生同情心不够,爱心不足,于是给他讲“仁者爱人”,对你来讲仁就是提高你的同情心和爱心。这话是针对他的。明天又来一个学生问老师,什么是仁呢?老师一考虑这个学生克制能力不够,给他讲,“克己复礼为仁”。《道德经说什么》
儒家的思想就是“仁义”,即我们所说的道德。儒家讲道德,并不是只宣传些道德的规律,或道德格言,他们是真正融入了生活。用冯友兰的《新原人》里的引述是说:他们是真正了解人的道德境界与功利境界的不同,以及道德境界与自然境界的不同。
下面看儒家思想的仁、义、礼、智。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这句话是说一个人无条件地做他所应该做的事,其行为是“无所为而然”。一个人以做某种事为手段,以求达到其自己的某种目的,其行为是“有所为而然”。前者是行义的表现,后者是带有功利性的。
仁是孔子哲学的中心。“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论语·雍也》
礼是随时“变”的,在不同场合有不同的礼数。《礼记·礼器》记:“礼,时为大。”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智是人对于“仁义礼”的了解。人要对于仁有了解,然后才可以有仁的行为。必对于义有了解,然后才可以有义的行为。必对于礼有了解,然后他的行为,才不是普通的“循规蹈矩”。“智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论语·卫灵公》
所以,仁义礼智,看上去是并列的,但是其实层次并不同。
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
这是孔子对于自己一生学术变化的概述。
仅以此篇笔记献给天下所有老师节日快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