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寻人不遇

寻人不遇

作者: 纪白羽 | 来源:发表于2018-12-12 09:27 被阅读0次

这是一个美国人漂洋过海来到中国,独自一人来拜访我国很多有名的,没有名的古代诗人,我虽是诗歌爱好者,也惊叹于这个美国人对中国历史,地理,诗歌等方方面面研究之深。就连我自己的家乡居然也不知道那些诗歌大家们曾在这里写下耳熟能详的诗歌。

而这位古稀老人,带着热爱、景仰和感激,从北向南,一路寻访诗人们的足迹。他在追思中思索,于诗境里徜徉,怀着感恩记录。

这个题目就取得非常妙,寻人而不遇。在古代两个人互相见面本就是很难的一件事,那时候没有手机,没有网络,没有导航。约定某事某刻在哪里相见是很需要承诺力的。他举了很有名的例子。在黄鹤楼两个大文人的相约。即李白和孟浩然。所以才有了《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传唱千古的诗篇。

而一个现代人去寻古代人,当然是无法遇见。但是为什么还要去寻?虽然无法面对面交流,但对诗歌的酷爱和敬仰可以让他们的灵魂穿越时空,在梦里遇见。

书中还写到他每到一处,便和古人对饮,并朗诵他的诗。非常有意境。和当地人相处的非常融洽。当地也有很多爱诗之人,他们也为之自豪和骄傲。这样的经历也是每一个爱诗之人梦寐以求的旅行,一个美国人实现了这个愿望。

小的时候就很喜欢诗歌,还经常篡改里面的语句。当时的语文老师还非常鼓励我的做法,经常把我篡改的诗全班朗读。这样更加激发我的兴趣。虽然后来没有继续延续下去,但诗歌给我的感动从未停过。

很多大家在小孩很小的时候我就念诗给他听,他也学的很快。我也希望诗歌在以后的日子也能伴他左右。很多大家在旅行的时候,随身带的一本书便是千家诗。

为什么孩子不愿意背诗,因为你没给他讲故事。

还记得小时候的作业,诗歌朗读并背诵吗?硬生生的塞给孩子一首诗,换做是你也不愿意。如果你把作者介绍给他,告诉他当时作者的环境在什么情况下写的,以及作者的年龄。要知道很多著名的诗篇都是诗人在十几岁就写出来的。如果有条件能去诗人作诗的地方去游玩。我相信那首诗和作者孩子必当终生难忘。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是白居易十六岁时就写下的诗。年仅十六岁就有如此领悟不得不让人佩服。想想现在十六岁的孩子是不是还在沉迷王者荣耀。

与其说给孩子讲诗,不如说给自己心灵的慰藉。让孩子学习的同时,自己也拓宽了视野。

那些诗人和诗歌带给作者的感动,相信同样会打动你。

相关文章

  • 寻人不遇!

    这本书讲的是一个美国人,独自一个来到中国去拜访古代的诗人,每拜访一位诗人,就根据这位诗人生前的爱好准备酒,敬诗人一...

  • 寻人不遇

    跟随作者比尔.波特从北京出发,第一站到达山东曲阜,这是孔子的故乡。中国能成为诗的国度,孔子的诗经起到很关键的作用。...

  • 寻人不遇

    刚刚过去的三天小长假, 棒棒和妈妈回南部老家了, 昨天下午回来, 我们一起聊了好久。 棒棒很兴奋, 第一次坐高铁,...

  • 寻人不遇

    看导读时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人生就像一条河流,此一时,彼一时! 作者比尔·波特,个美国人,漂洋过海来到中国,...

  • 寻人不遇

    一 4月7日,春假之后的第一个周六,又是我去中文学校上课的时间。下了一晚的雨没有停歇的...

  • 寻人不遇

    半生潦倒半点窘 一处凉风一处穷 唐宋闲卿休乱颂 燕赵本是故琅琼

  • 寻人不遇

    今天都在整理文案,都是什么协议啊需要思考的东西,烧脑烧了一天,人有点懵逼。而今天晚上八点半又是听新书的日子,书名《...

  • 《寻人不遇》

    3个月影响100个人读书“第5天” 中国古人倾向于凭藉旧物、或者到石碑中与旧宅内怀古。而西方则更偏向于直接拜谒名人...

  • 《寻人不遇》

    《寻人不遇》读后感 15/4 看到这本书就觉得很亲切,是因为书名和我的姓氏都有一个“寻”字的缘故。 解读后才知晓,...

  • 寻人不遇

    通过外国人的视角来看待,一个人在书中和在实地旅行的感觉是不一样,我也经常会去到这些有故事的地方,经常感受到你内心没...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寻人不遇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mcuh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