惭愧说来,这一篇算是工作后真正意义上读的推理小说了吧,一来涉猎这个方面就不多,二来毕业后也很少看小说了,最后其实是工作后除了不得不看的工具书以外根本就很少看书了…
作为一部推理小说,这个故事可能稍显平淡,并且也许是缺乏阅读量脑子变钝的缘故,前面铺垫的很多推理过程和困局分析并没有紧跟着作者的步伐起承转合,更多时候好像只是淡淡的掠过,脑回路时而在线时而掉线,没有领会到推理前后关联的地方就只是被动的跟着里面的人物“哦应该这样才是合理的”“可是这样又和那个矛盾了”……反正你说什么我就点头附和就是。全篇人物情绪也都比较温和,所以可能因为如此没有太多的代入感和冲突张力,但在几条推理线逐渐厘清后基本跟上了浮出水面的关于“究竟下毒手法”是什么的终极疑问线。最后揭秘确实有亮点,也不辜负前面一直烘托的“完美犯罪”的氛围。牵强的点有没有?当然有的,绝不是万无一失,而且可以说发生犯罪者预料外状况的危险系数非常大,但是故事里的人物在卖关子的时候也说了,这是“无限接近虚数的答案”“这是不可能的做法”,所以作为读者即使心里有嘀咕也只能憋着,作者确实提前已经摆好架势和未来的潜在读者过招了,就像是好赖话儿都让他说了,你也没有什么新鲜东西可贡献了。
最后就事论事的说一下这个故事吧,就是一个目标清晰、行事果断且对感情非常冷漠的男人被心思缜密并且对他抱有爱情期望的妻子以“放弃了绞手架下的守护”的方式“完美杀害”的故事。最后被命运牵绊的几个人各自因自己的行为而吞下恶果。故事的展开跟随着主人公和同伴不断推理试错碰壁再尝试的过程。其中警察男主因对死者妻子焕发的莫名好感而一直对同伴熏对死者妻子的怀疑感到嗤之以鼻,也因此将证明女方的清白作为推理证询的方向。然而随着调查越来越深入、浮出水面的关联事件和人物关系越来越多,案件也开始越来越不受控制的向男主想要证明的对立面靠近…有意思的是,这里的趋近在很长的一段时间没并不是以正面、直接的指向性面孔出现,但是凭着男主警察的直觉也依然在证据完全不充分的情况下渐渐引发他有点不愿意面对的感觉。他内心抗拒,甚至是担心害怕,却依然凭着理智在向按照推理应当前进的方向推进。这是推理的方法之一,即先预设知道结果然后再根据结果搜寻证据,当然最后的结果以实际发生的为准,即有可能证明,也有可弄证伪,重要的是通过一开始的预设铺设知道搜索的路径,并且在搜索的过程中千万保住“初心”,才能随时准备客观的接受一个可能完全站在对立面的东西。这一点挺难的。然而这个故事的男主做到了,虽然最后难过的借酒消愁。东野圭吾刻画的看起来有点倚老卖老未遂、做事更依赖经验、更有偷懒嫌疑的刑警越到后面越展露出“前辈”特有的谨慎、经验丰富以及超越自己的理性的特质,在这个故事中,是一个让人会有点感动的小警察。
这就是东野,不论前文如何不可思议、荒谬、荒诞,有时还常常恐惧惊悚,但故事的结尾总不忘给你最后温柔的一下,会让前面传递给你的人性的阴暗面变得很模糊,只留下一个温柔的背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