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正月十五,元宵节。过了太多的元宵节了,看社火,猜灯谜,吃元宵,年已过完,如此而已。
有两个元宵节让我记忆深刻。
改革开放不久吧,老百姓过年可以耍社火了。以生产大队为单位,组织社火队,排练,制作道具,不亦乐乎。
小小的县城,大致可划分为北南二关。社火也有各自传统标志性的节目,存在着竞争关系。有顺口溜说:北关的狮子,南关的龙,老庄的老虎别(奔跑)进城。
习惯是,北南二关的社火,从各自的大本营出发,一路表演,谁家的要是在元宵节晚上十二点先在县城最中心的钟鼓楼表演,谁家就拔了头筹。这是正月社火表演的高潮。然后,南关的往北关表演一圈,北关的往南关表演一圈,再返回。
吃过晚饭,大人小孩都急着出门看社火,早早在南北向,长约两三公里的主马路两边,挤来搡去,引颈以待。万人空巷!
来啦,来啦!密集的鼓声咚咚咚作响。
先是排灯队开道而来。接着是秧歌队,载歌载舞。中间是翻飞的老龙,或是跳跃的狮子。跟着的是老艄公划引、俏媳妇提着的旱船,最后是摇头晃脑搞怪的大头娃娃或丑角人物。走一阵,表演一阵,接受着人们的观赏。路边的单位也会鸣炮以迎。
临近午夜了,两队对峙在了钟鼓楼,谁也不让谁,谁也表演不了。只是各自把鼓敲得又急又响。后来又是高声辱骂对方。还骂到了领头的个人,“刘某某,大烟贩!”“张某某,贼娃子!”最前边的开始动手动脚。
突然,人群中有人喊,看,县中队的来了。
果然,抬头看东边最高三四层的百货大楼和邮电大楼顶上出现了解放军,邮电大楼这边的还有一挺机枪。也有公家人进入到了两队接触带。
鼓声渐渐松懈了下来。两队僵持着,谁也不愿意退后。围观的当然也不甘心回家。
凌晨一两点了,最后谁家也不让表演了。不得已,两队掉头,悻悻打道回府。
那年的社火表演没有高潮,差点还爆发冲突。让人记忆犹新。
大一寒假,好朋友说他初三去乡里拜年的时候,路上被农副公司的一个小伙子把自行车别倒,摔了一跤,他要找这人算账。这些天我们四五个人在街上转的时候,就留意着那个人。
元宵节晚上,县文化馆有灯谜活动,赏灯猜谜的人很多,我们也在里边凑热闹。朋友说,他看见那个小伙子了,让我们找机会准备动手。
文化馆内,大大小小好几个院子。院墙上挂着各式各样的花灯,顺墙拉着绳子,绳子上挂着花红柳绿的谜面。
那小伙在一个人比较少的院子里,仰头看着灯谜。朋友一指,就是他!我首先冲上去,从后面一胳膊勒住他的脖子,把他摔倒在地,其他三个同学冲上来,一顿拳打脚踢。我说跑,我们就飞也似的跑了。
我一口气跑到了西山城墙的小路上,居高临下,坐在一个坡上喘着粗气。
过了一会儿,下面巷道里吵吵嚷嚷。朋友家就在这里,派出所也在这里。后来朋友说,小伙子追着他出来,到他们家大门口,撕打到一起。朋友爸出来,又把小伙子头上两手电筒。后来都扯到后边派出所去了。派出所也不了了之。
此后,我们看社火,游转,都不单独行动,怕那小伙子报复。晚上出门,我腰里都缠着一条铁链。时时要提防暗处有没有人盯着。我希望时间过快一点,让我赶紧开学返校,免得在这儿提心吊胆的。
过后,总觉得不应该,对不起那小伙子,太意气用事了。本来没什么大事,冤冤相报,必定会弄出头破血流的大事。
还好,后来朋友和那小伙子竟然和好了。
这两个元宵节发生的事比较难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