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针线活我不喜欢。姥姥说:“学吧!不学,到明儿(将来)你的娃娃穿甚呀!”说这话时,姥姥正教我补袜子。我在姥姥家长到八岁。除了玩,啥也不干。
转眼棉鞋上了脚,能玩踢沙包了。
2、
头天日落时才分手的小朋友,第二天黄昏前,毫无征兆的,人手拿着一个沙包来找我玩。沙包哪来的?我问:“我姐给缝的。”你的呢?我再问:“我姥姥缝的。”
姥姥?谁知道她在忙啥了。就算是不忙,等她老人家给我缝好沙包,估计西瓜要开园了。
3、
求人不如自己干。转身、进屋、上炕。打开姥姥的针线包,各色花布挑出来,三下两下剪成四方块,飞针走线的缝成一个包。跳下炕,进凉房,抓起两把鸡口粮,装进缝好的包,再缝几针收了口,一个沙包大功告成。看来袜子没白补!
俗话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二十年后,姥姥的话灵验了。我开始动手给襁褓中的儿子做棉裤。
4、
做棉裤不比缝沙包,不敢轻举妄动。先找张报纸裁剪好样,再拿布比照着剪。穿针引线,面对裁剪下的布片,左右端祥犯起了难,思量了半天,总算合套在一起,缝成半成品。然后开始,洗驼毛,撕驼毛,絮驼毛,再缝合。无比耐心。拆了洗,洗了絮,絮了缝,不厌其烦。真是三天一小洗,五天一大拆。一点也不马虎。一个冬天下来,我能半小时缝好一条棉裤。俨然是个熟练工。幸亏当年学过补袜子。
看着儿子穿上我缝的花棉裤,活脱脱年画上的胖娃娃。
不喜欢针线活?看你喜欢不喜欢。不喜欢!“你的娃娃穿甚呀!”姥姥的话从遥远的天边飘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