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失业的大悟回到了出生的小村庄,想要开始新的生活。被报纸上语焉不详的高薪工作“诱骗”到一家丧葬公司,并在入职第一天就被迫面对一场残酷的死亡。
孤独离开的老人,在身体腐烂后才被发现,漫天的蝇虫,和避无可避的恶臭,让大悟手足无措。他慌乱的捂住口鼻,可还是忍不住干呕;同时上司还在指挥他去抬起老人的双脚。大悟试图拿开捂住口鼻的手,但恶臭无处不在,虽然捂着没有好多少,但总好过用自己的手去触碰这具不再完整的身体。
他抗拒着,独自一人在老奶奶的脚边上下翻飞的对抗着自己的恶心与恐惧。
最后,是上司的呵斥,以及冷静克制的动作,让这场离别有了尊严。
工作结束后,上司如约给大悟支付了可观的工资。拮据的生活让大悟默认接受了这份工作。他沉默地去送别一个又一个客户,用上司教给自己的流程,给逝者一份尊重。大悟也逐渐适应了这种生活,并在一场场的送别中,感受到自己工作的价值和意义,见证了不同的遗憾与和解。
一切似乎都在走向正轨,可观的收入、友好的同事、逐渐发现意义的工作,虽然大悟至今都没有向妻子坦白自己的具体工作内容,虽然他每次出去工作都像是去偷渡的特工。
但社会的潜规则从来都在,葬礼现场时,不理解孩子的父亲指着大悟脱口大骂:“难道你要成为像他这样的人嘛?!”
知道自己工作内容后嫌弃的好友:“你去找个正经的工作吧!”
以及,不能接受自己工作,独自回到娘家的妻子。
所有人都会死亡,所有人都需要他,但所有人都嫌弃他。
不知道为什么,大悟依旧坚持着这份工作,就好像是上司跟他讲的一样:“你适合干这份工作。”大悟上一份工作是东京乐团的大提琴手,他前半生的目标是要成为一个大提琴家。也是,毕竟没有人会把入殓师作为自己的梦想,就算有,估计也会被父母扼杀在摇篮里。
即使大家都会死。
电影的转折发生在大悟帮好友的母亲完成入殓仪式之后,当好友切身感受到入殓意味着给最亲爱的人最后的、体面的告别,他无论如何也无法再对大悟恶言相向。妻子也在这场仪式后默认大悟的职业选择。也许大悟没有办法自豪地向孩子说明自己是做什么工作的,但妻子也隐约觉得,这份工作不是应该自卑的。
全片的高潮在影片结尾,大悟的父亲去世了,同大悟接触的第一位老人一样,他的父亲一个人,在异乡孤独的离开,几天后才被人发现。这个在大悟儿时抛弃他抛弃母亲的男人,没有和预想的一样,跟自己的恋人甜蜜的生活在一起。事实上,他的父亲离开家不久就和女友分开了,之后一直是一个人独自生活。
当殡仪馆的人粗鲁地对待父亲的遗体时,大悟全片第一次爆发了愤怒,他赶走了这两个敷衍的工作人员,用自己的流程送父亲走完最后一程。在面对父亲手中那块白色的小石头时,大悟终于问出自己的不甘心:这七十多年,为了什么?就像是第一次工作后,大悟站在桥上,看着为了回去产卵,在溯游路上失去生命的鲑鱼尸体的问题。
这么多年,这么多努力,还是要死的,那是为了什么?
有一个寓言故事,说一位女士在天堂门口,上帝问她:你是谁?
她说了自己的名字,上帝说,我不是在问你的名字,我是问“你是谁”。
女士回答了自己的工作,上帝依旧不满意。
女士说自己是孩子的妈妈,丈夫的妻子。上帝还是说不对,说他问的是“你是谁?”
这个寓言很有意思,它在不断结构“我”这个概念,想要找到“我”最核心的,独属一人的特质。第一次读到这篇寓言的时候,我大为震撼,意识到自己不能成为谁的附庸,不可以拘泥于世俗的规定,要找到我自己,同时默认这个自己一定应该是伟大的、高尚而且脱俗的,它必须洁白又锋利,刺破我人生的温柔乡。
可看这个电影的时候,我在想,一个人可不可以就只是谁的母亲,或者谁的妻子?
可不可以把这些当作自己的人生梦想?
电影《小妇人》里有一句台词我很喜欢,“渺小的梦想也是梦想。”
《入殓师》的镜头语言非常克制,但在克制中,能够感受到他们对于家庭的重视和向往。包括抛弃大悟的父亲,他曾经也是深爱着这个家的,但这一切都被他自己给毁了,虽然他离家后过的孤独又沉默,可错了就是错了。
成年人在犯错前总是很傲慢。
大悟小时候和父亲玩过一个交换石头的游戏,用石头代表自己的心情,大悟给父亲一颗白色的小石头,这是他的心情;父亲送给大悟的是一块黑色的、沉甸甸的大石头。他以为自己是又大又正确的黑色,可实际上,最后能抓住的只有那块小小的白色石头。
据说死亡会有预感,大悟的父亲是预感到之后,抚摸着这块石头安详离去的;还是在弥留之际,挣扎着把这块石头攥在手里?
影片结尾,大悟把这块小石头妻子的肚子,这是他给妻子、给妻子肚子里孩子的承诺与期待。
可他也曾被期待过,他以后又能否不犯错,即使犯错,又能否被和解呢?
好的影片,值得关掉弹幕,静静体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