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的学习,才能够直面现实
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从小学到中学再到大学,我们都是在被动的接受知识,课本上传授什么知识我们就接受什么知识,很少会问我们为什么要学习这些知识。而且,我们一直有一种疑惑,如果大学不学这些专业,我们中学学习的物理、化学、生物到底有什么用?这一过程,我们都只是知识的搬运工,仅仅是用静态的知识把头脑装满。为了消除学知识没什么用的疑惑,我们应该采用“建构式”的模式,充分的调用已有知识,在主动性目标的指引下,在丰富的情境中积极的进行探索,把新知识和旧知识糅合在一起,在头脑中建构新的知识体系并加以运用。将静态的知识变成不断更新、使用的动态知识。如何构建?以问题为向导,如我已掌握了哪些知识,我又学到了哪些知识,还有哪些未知东西且经过探索就可以了解,还有哪些未知的东西无法轻易获取但具有价值需要我们长期探索。
学会对信息进行解码
在互联网信息时代,面对铺天盖地的信息我们只是蜻蜓点水,不求甚解。要想作深入的了解,我们必须对信息进行解码。然而解码,不外乎三个层次,1、它说了什么,给了我什么感受?2、它是什么,对我有什么价值?3、它的内部是怎么构成的,它的效果是怎么实现的?寻找解码的入口,如不只寻结论,还要寻过程;不只做归纳,还要做延展;不只比较相似,还要比较不同。
技能,才是学习的终点
最有效的学习方式“做中学”,边做边学。把知识当成一项技能来学习。如采用写作式操练、游戏式操练和设计式操练。
向未知的无限逼近
迎接“灵光乍现”的时刻
思考时经常会出现卡壳的情况,一旦卡住,我们会固执的继续在这条路上寻找答案,有的时候不是死磕就一定能解决问题。出现卡壳,我们不妨将问题暂时放下,听听歌,出去走走放松一下,然后可能就在某个不经意的瞬间,灵感突现,豁然开朗,这其实就是潜意识。
我们头脑里住着两个小人,一个生产者,负责干活,一个监控者,负责监督。尝试着每天给自己半小时的时间,把负责监督的小人关掉,让那个负责生产的小人自由发挥。
世界上没有轻而易举的答案
很多时候思考一个问题很难面面俱到,考虑周全。这个时候我们可以借助矩阵工具从多个维度扩展自己的思维,对矩阵中的内容采用列清单的方式。
努力,是一种最需要学习的才能
一定要有长板
努力,不仅是一种信念,不只是意志力的较量,它更是一种具有策略性的活动。不是说坚持了就一定能成功。努力的过程中,我们一定要发展自己的优势,在专注的领域有突出的长板,经过缓慢起步期、快速提升期,最后到达高原期,笑傲于江湖。
做事就做到极致
这里不是强调我们要追求“完美主义”,毕竟每个人的时间、精力和资源都有限。我们需要进行取舍,选择自己认为最重要并且有价值的事情兢兢业业把它做精、做细、做好,其他次要的事情做到七八十分就可以了;一些无足轻重的事情能不做就不做。那如何进行取舍呢? 我们可以采用“杠铃策略”,即采用两种极端行动,一方面,在大多数投入中,采用能够抗拒负面 “黑天鹅”风险的强韧结构,也就是专注在一个既定的领域进行学习;另一方面,拿出较小的一部分时间,进行积极大胆的探索和尝试,以博取迎接正面“黑天鹅”事件的机会。
为自己设计挑战
我们在自己的舒适区待习惯了,以至于不愿意甚至没有勇气从这个舒适区跳出来挑战自己,日复一日重复着相同的工作、生活。经常没有尝试就急于否定自己,不可能完成某个任务。要想提升学习效果,我们必须为自己设定必要的难度,譬如学英语,我们不能花一年的时间都在背单词,而应该将这一年时间划分为不同的阶段,为每个阶段设定不同的难度,拿出“死磕”的精神来挑战。
网友评论